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幼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3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3-21页
    2.1 实验动物第13页
    2.2 主要实验仪器第13-14页
    2.3 主要实验试剂第14页
    2.4 主要试剂配置第14页
    2.5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第14-16页
    2.6 标本采集第16页
    2.7 各项指标测定第16-20页
        2.7.1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第16页
        2.7.2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TNF-α表达第16-17页
        2.7.3 血清ALT、血清AST第17页
        2.7.4 肝组织匀浆的制备及肝组织蛋白浓度测定第17-18页
        2.7.5 幼鼠肝组织乙酰胆碱(Ach)含量测定第18页
        2.7.6 幼鼠肝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测定第18-19页
        2.7.7 幼鼠肝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测定第19-20页
    2.8 统计学方法第20-21页
第3章 结果第21-30页
    3.1 各组SD大鼠幼鼠一般情况第21页
    3.2 各组SD大鼠幼鼠的肝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第21页
    3.3 各组幼鼠肝功能指标第21-24页
    3.4 各组幼鼠肝组织炎症因子TNF-α表达比较第24-25页
    3.5 各组SD大鼠幼鼠胆碱能抗炎通路指标第25-28页
        3.5.1 肝组织乙酰胆碱(Ach)水平比较第25-26页
        3.5.2 肝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力第26-27页
        3.5.3 肝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第27-28页
    3.6 相关性分析第28-30页
        3.6.1 肝组织TNF-α与Ach的相关性分析第28-29页
        3.6.2 肝组织TNF-α与ChAT的相关性分析第29-30页
第4章 讨论第30-35页
    4.1 模型建立及选取时间点的评价第30页
    4.2 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相关发病机制第30-32页
    4.3 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与胆碱能抗炎通路第32-33页
    4.4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第33页
    4.5 参附注射液与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关系第33-3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35-36页
    5.1 结论第35页
    5.2 展望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附图第40-4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2-43页
综述第43-50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物热力学及抑菌效应的寒热对药配伍机制研究
下一篇:花椒毒素通过内质网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