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18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8-28页 |
2.1 胶质瘤概述 | 第18页 |
2.2 术中荧光 | 第18-23页 |
2.2.1 黄荧光 | 第19-22页 |
2.2.2 红荧光(5-ALA) | 第22-23页 |
2.3 术中超声造影 | 第23-25页 |
2.4 术中核磁及神经功能导航 | 第25-26页 |
2.5 各种新技术的联合应用 | 第26-27页 |
2.5.1 术中超声联合 5-ALA | 第26页 |
2.5.2 5-ALA联合术中MR | 第26-27页 |
2.6 结语与展望 | 第27-28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3.1 病例纳入及分组 | 第28-29页 |
3.1.1 纳入标准 | 第28页 |
3.1.2 排除标准 | 第28-29页 |
3.2 仪器与药物 | 第29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3.3.1 实验过程 | 第29-30页 |
3.3.2 观察指标 | 第30-31页 |
3.4 结果判定标准 | 第31-32页 |
3.4.1 黄荧光下肿瘤残余的判定标准 | 第31页 |
3.4.2 超声造影下肿瘤残余判定标准 | 第31页 |
3.4.3 肿瘤全切的判定标准 | 第31页 |
3.4.4 联合应用安全性的判定标准 | 第31-32页 |
3.5 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3-41页 |
4.1 临床资料统计 | 第33-35页 |
4.1.1 实验组 | 第33-34页 |
4.1.2 对照组 | 第34-35页 |
4.2 术中黄荧光的表现 | 第35-36页 |
4.3 术中超声造影表现 | 第36-37页 |
4.4 黄荧光和超声造影对肿瘤边界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第37-39页 |
4.5 黄荧光联合超声造影对肿瘤残余的判断 | 第39-40页 |
4.6 肿瘤的全切率 | 第40页 |
4.7 安全性 | 第40-41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1-47页 |
5.1 黄荧光和超声造影的互补性 | 第42-44页 |
5.1.1 术中对瘤体的辨认 | 第42-43页 |
5.1.2 术中对边界的判断 | 第43-44页 |
5.2 肿瘤的全切率 | 第44页 |
5.3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安全性 | 第44-4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