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及其社会责任构成 | 第23-35页 |
2.1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2.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与外延 | 第23-24页 |
2.1.2 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特征 | 第24-25页 |
2.1.3 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2.2 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构成 | 第26-35页 |
2.2.1 大众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第26-28页 |
2.2.2 微信公共平台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表现 | 第28-30页 |
2.2.3 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的构成要素 | 第30-35页 |
第3章 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 第35-46页 |
3.1 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与建构路径 | 第35-38页 |
3.1.1 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建构原则 | 第35-36页 |
3.1.2 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建构路径 | 第36-38页 |
3.2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过程 | 第38-46页 |
3.2.1 评估指标体系层次与指标选取 | 第38-40页 |
3.2.2 评估指标体权重的确定 | 第40-46页 |
第4章 基于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的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46-55页 |
4.1 基于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的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 第46-50页 |
4.1.1 评估样本的选择 | 第46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4.1.3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47页 |
4.1.4 计算结果 | 第47-49页 |
4.1.5 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履行状况 | 第49-50页 |
4.2 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 | 第50-55页 |
4.2.1 职业道德一定程度丧失 | 第50-52页 |
4.2.2 社会利益得不到真正保障 | 第52页 |
4.2.3 信息内容质量普遍较低 | 第52-53页 |
4.2.4 广告过多且“强制阅读” | 第53-55页 |
第5章 中国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履行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 第55-64页 |
5.1 微信公众平台社会责任履行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55-58页 |
5.1.1 经济利益的诱惑 | 第55-56页 |
5.1.2 信息把关的弱化 | 第56-57页 |
5.1.3 法律法规的滞后 | 第57-58页 |
5.1.4 监督及评价体制的缺失 | 第58页 |
5.2 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履行社会责任的措施 | 第58-64页 |
5.2.1 加强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商的自律 | 第58-60页 |
5.2.2 加强微信公众平台法律制约以及社会监督 | 第60-61页 |
5.2.3 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与受众自身媒介素养 | 第61-62页 |
5.2.4 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品牌建设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