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 结构碰撞的原因与类型 | 第15-17页 |
1.2.1 结构碰撞的原因 | 第15-16页 |
1.2.2 结构碰撞类型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7-23页 |
1.3.1 碰撞结构理论分析模型 | 第18-20页 |
1.3.2 碰撞振动台试验研究 | 第20-22页 |
1.3.3 量纲分析在结构碰撞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基于量纲分析的单自由度结构单边碰撞反应 | 第25-51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碰撞作用分析模型 | 第25-30页 |
2.2.1 碰撞动力学方法 | 第26页 |
2.2.2 接触单元方法 | 第26-30页 |
2.3 单摆碰撞反应数学模型 | 第30-33页 |
2.3.1 碰撞力模型 | 第31页 |
2.3.2 单摆碰撞动力方程 | 第31-33页 |
2.4 量纲分析 | 第33-38页 |
2.4.1 量纲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 第33-36页 |
2.4.2 单摆碰撞无量纲化动力方程 | 第36-38页 |
2.5 单摆碰撞反应解析解 | 第38-43页 |
2.5.1 接触时间 | 第38-39页 |
2.5.2 单摆接触过程反应解析解 | 第39-41页 |
2.5.3 非接触阶段单摆反应解析解 | 第41-43页 |
2.6 单摆碰撞反应解析解验证 | 第43-46页 |
2.7 参数影响分析 | 第46-50页 |
2.7.1 结构间距与接触刚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2.7.2 恢复系数与接触刚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基于量纲分析的相邻多个非弹性单自由度结构碰撞反应 | 第51-75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相邻多个单自由度结构碰撞体系数学模型 | 第51-54页 |
3.3 量纲分析方法应用 | 第54-55页 |
3.4 相邻两个单自由度体系碰撞反应研究 | 第55-60页 |
3.5 相邻三个单自由度体系碰撞反应研究 | 第60-69页 |
3.6 多个单自由度体系碰撞反应参数分析 | 第69-74页 |
3.6.1 结构质量比对碰撞反应的影响 | 第70-71页 |
3.6.2 结构频率比对碰撞反应的影响 | 第71-72页 |
3.6.3 结构间距对碰撞反应的影响 | 第72-7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相邻多层结构碰撞反应振动台试验 | 第75-106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试验概况 | 第75-85页 |
4.2.1 试验装置 | 第75-76页 |
4.2.2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76-81页 |
4.2.3 量测方案 | 第81-83页 |
4.2.4 地震动记录选取与加载方案 | 第83-85页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5-104页 |
4.3.1 地震动激励输入记录 | 第85-88页 |
4.3.2 模型的自振特性 | 第88-89页 |
4.3.3 楼层加速度 | 第89-95页 |
4.3.4 碰撞力 | 第95-98页 |
4.3.5 楼层相对位移 | 第98-10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5章 基于量纲分析的相邻非弹性多自由度结构碰撞反应 | 第106-134页 |
5.1 引言 | 第106-107页 |
5.2 相邻多自由度结构碰撞体系数学模型 | 第107-111页 |
5.3 量纲分析方法应用 | 第111-112页 |
5.4 数学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 第112-116页 |
5.5 多自由度结构碰撞反应分析 | 第116-122页 |
5.6 参数分析 | 第122-133页 |
5.6.1 刚度比对碰撞反应的影响 | 第122-125页 |
5.6.2 楼层质量比对碰撞反应的影响 | 第125-129页 |
5.6.3 结构非弹性特性对碰撞反应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5.6.4 结构间距对碰撞反应的影响 | 第131-13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8-150页 |
致谢 | 第150-153页 |
个人简历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