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诱导法制备纳米片状银粉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1.1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3页 |
1.2 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 第13-15页 |
1.3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5-20页 |
1.4 片状纳米银的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1.4.1 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20-26页 |
1.4.2 生长机制的研究 | 第26-29页 |
1.5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学 | 第29-32页 |
1.5.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简介 | 第29-31页 |
1.5.2 表面等离子体的应用 | 第31-32页 |
1.6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32-34页 |
1.6.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2页 |
1.6.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4-41页 |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34-3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2.1.2 实验设备与测试仪器 | 第34-35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35页 |
2.2.1 光诱导还原法的工艺流程 | 第35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35页 |
2.3 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35-41页 |
2.3.1 纳米材料的测试手段 | 第35-40页 |
2.3.1.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5-36页 |
2.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6-37页 |
2.3.1.3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 第37-39页 |
2.3.1.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9页 |
2.3.1.5 粒度分析 | 第39-40页 |
2.3.2 本文采用的测试手段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制备工艺条件对纳米银形态的影响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纳米银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形貌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 激发波长的影响研究 | 第44-48页 |
3.3.1 实验设计 | 第44页 |
3.3.2 激发波长对形貌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3 激发波长的作用机理 | 第46-48页 |
3.4 氧气的影响研究 | 第48-50页 |
3.4.1 实验设计 | 第48页 |
3.4.2 氧气对形貌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3 氧气的作用机理 | 第50页 |
3.5 反应温度的影响研究 | 第50-54页 |
3.5.1 实验设计 | 第51页 |
3.5.2 反应温度对形貌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3 反应温度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3.5.4 反应温度的作用机理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反应体系组成对纳米银形态的影响 | 第55-70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硝酸银浓度对形貌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 硼氢化钠的影响研究 | 第57-61页 |
4.3.1 硼氢化钠浓度对形貌的影响 | 第57-61页 |
4.3.2 硼氢化钠的作用机理 | 第61页 |
4.4 柠檬酸钠的影响研究 | 第61-64页 |
4.4.1 柠檬酸钠浓度对形貌的影响 | 第61-64页 |
4.4.2 柠檬酸钠的作用机理 | 第64页 |
4.5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影响研究 | 第64-67页 |
4.5.1 聚乙烯吡咯烷酮对形貌的影响 | 第64-66页 |
4.5.2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作用机理 | 第66-67页 |
4.6 溶胶稳定性的研究 | 第67-6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