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论文

基于自身红细胞构建的溶血系统检测总补体活性及其与MIC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中文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前言第15-19页
    参考文献第18-19页
第一章 建立以人红细胞为溶血指示系统的单管溶血比色法检测补体活性及其质量控制第19-31页
    材料和方法第20-24页
        1.1 不同红细胞浓度,不同血浆浓度的溶血试验第20-22页
            1.1.1 标本来源第20页
            1.1.2 配置巴比妥缓冲溶液(BB液)第20页
            1.1.3 配置 2%人红细胞(RBC)悬液第20页
            1.1.4 兔抗人红细胞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测定第20-21页
            1.1.5 溶血试验第21-22页
        1.2 以兔抗人红细胞抗体为溶血素的多管法溶血试验第22-23页
            1.2.1 标本来源第22页
            1.2.2 配置不同浓度的红细胞(RBC)悬液第22页
            1.2.3 多管法溶血试验第22-23页
        1.3 初步建立单管溶血比色试验第23页
            1.3.1 标本来源第23页
            1.3.2 单管溶血比色试验第23页
        1.4 单管溶血比色法检测补体活性的质量控制第23-24页
            1.4.1 标本来源第23-24页
            1.4.2 单管溶血比色法检测血浆补体活性第24页
        1.5 统计分析第24页
    结果第24-28页
        2.1 不同红细胞浓度,不同血浆浓度溶血试验的结果第24-25页
        2.2 以兔抗人红细胞抗体为溶血素的多管法溶血试验的结果第25-26页
        2.3 单管溶血比色试验的结果第26-27页
        2.4 单管溶血比色法质量控制的结果第27-28页
    讨论第28-29页
    结论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1页
第二章 以人红细胞为溶血指示系统的单管溶血比色试验与CH50溶血试验的相关性第31-40页
    材料和方法第31-35页
        1.1 CH50溶血试验检测同一人血清和血浆补体活性第31-33页
            1.1.1 标本来源第32页
            1.1.2 2%SRBC悬液的配置第32页
            1.1.3 溶血素稀释液的配置第32页
            1.1.4 50%标准溶血管的配置第32页
            1.1.5 CH50溶血试验第32-33页
        1.2 不同红细胞和相同血浆的单管溶血比色试验第33-34页
            1.2.1 标本来源第33页
            1.2.2 不同红细胞和相同血浆的单管溶血比色试验第33-34页
        1.3 单管溶血比色法和CH50法检测同一份血浆的补体活性第34-35页
            1.3.1 标本来源第34页
            1.3.2 单管溶血比色法检测血浆补体活性第34页
            1.3.3 CH50法检测血浆补体活性第34-35页
        1.4 统计分析第35页
    结果第35-37页
        2.1 CH50溶血试验检测同一人血清和血浆补体活性的结果第35-36页
        2.2 不同红细胞和相同血浆单管溶血比色试验的结果第36页
        2.3 单管溶血比色法和CH50溶血法检测同一人血浆补活性的结果第36-37页
    讨论第37-38页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第三章 以人红细胞为溶血指示系统的单管溶血比色法检测重症监护室病人的补体活性第40-47页
    材料和方法第40-41页
        1.1 单管溶血比色法检测ICU患者和健康者的补体活性第40-41页
            1.1.1 标本来源第40-41页
            1.1.2 单管溶血比色法检测血浆补体活性第41页
        1.2 统计分析第41页
    结果第41-44页
    讨论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第四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补体活性与MICA*008基因携带的关系第47-59页
    材料和方法第48-51页
        1.1 单管溶血比色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的补体活性第48页
            1.1.1 标本来源第48页
            1.1.2 单管溶血比色法检测血浆补体活性第48页
        1.2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的MICA*008 基因的PCR检测第48-51页
            1.2.1 标本来源第48页
            1.2.2 全血DNA提取第48-49页
            1.2.3 PCR引物设计第49-50页
            1.2.4 PCR引物扩增第50-51页
            1.2.5 PCR引物鉴定第51页
        1.3 统计分析第51页
    结果第51-56页
        2.1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补体活性的检测结果第51-53页
        2.2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MICA*008 基因PCR检测的结果第53-56页
            2.2.1 PCR产物扩增的结果第53页
            2.2.2 基因分析的结果第53-54页
            2.2.3 冠心病和健康者补体水平与MICA*008 基因的统计学分析第54-56页
    讨论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全文总结第59-60页
工作展望第60-61页
综述 补体活性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61-74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74-75页
个人简历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以评价房颤合并肺栓塞的患者
下一篇:抑癌蛋白UBIAD1及其突变体在人体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及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