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7-23页 |
2.1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1.1 城镇化的涵义 | 第17-18页 |
2.1.2 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 第18页 |
2.2 政府作用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2.2.1 政府作用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2 影响政府作用发挥的自身因素 | 第19-20页 |
2.3 城镇化中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性 | 第20-23页 |
2.3.1 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作用的推动 | 第20-21页 |
2.3.2 政府作用的改革需要城镇化的推动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关于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的思想梳理 | 第23-29页 |
3.1 我国历届领导人对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的思想介绍 | 第23-27页 |
3.1.1 毛泽东:工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23页 |
3.1.2 邓小平: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共推城镇化发展 | 第23-24页 |
3.1.3 江泽民:通过农村改革推进城镇化 | 第24-25页 |
3.1.4 胡锦涛: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 第25页 |
3.1.5 习近平:城镇化的机制是市场决定和政府主导 | 第25-27页 |
3.2 关于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的思想归纳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国内发达省域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的经验对河北省的启示 | 第29-37页 |
4.1 国内发达省域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第29-32页 |
4.1.1 浙江省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第29-30页 |
4.1.2 山东省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第30-31页 |
4.1.3 江苏省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的经验 | 第31-32页 |
4.2 国内发达省域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经验对河北省的启示 | 第32-37页 |
4.2.1 完善城镇层级,合理规划城镇体系 | 第33页 |
4.2.2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 第33-34页 |
4.2.3 推动体制创新,打破城乡制度障碍 | 第34页 |
4.2.4 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34-37页 |
第五章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河北省城镇化的发展 | 第37-53页 |
5.1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成就概述 | 第37-39页 |
5.1.1 建制镇数量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 第37-38页 |
5.1.2 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 第38页 |
5.1.3 经济发展趋稳,为城镇化提供物质动力 | 第38页 |
5.1.4 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 第38-39页 |
5.2 政府在河北省城镇化中的积极作用分析 | 第39-40页 |
5.2.1 根据人口转移加强城镇建设 | 第39页 |
5.2.2 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战略 | 第39-40页 |
5.2.3 制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政府政策 | 第40页 |
5.2.4 集中力量治理环境污染 | 第40页 |
5.3 河北省城镇化中政府作用存在的问题 | 第40-46页 |
5.3.1 城镇化建设规划滞后 | 第41-42页 |
5.3.2 省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规划不足 | 第42-44页 |
5.3.3 城乡之间仍存在制度制约 | 第44页 |
5.3.4 环境保护力度有待提高 | 第44-46页 |
5.4 河北省城镇化中政府作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6-48页 |
5.4.1 缺乏科学的城镇化发展观 | 第46-47页 |
5.4.2 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的不科学 | 第47页 |
5.4.3 政府职能转变不清 | 第47-48页 |
5.4.4 地方政府自身利益膨胀 | 第48页 |
5.5 优化河北省城镇化中政府作用的建议 | 第48-53页 |
5.5.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化规划 | 第49页 |
5.5.2 协调省内经济发展,科学调整产业结构 | 第49-50页 |
5.5.3 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 第50-51页 |
5.5.4 加强环境保护的法治环境建设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