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遗产税开征的税制要素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内文献 | 第14-16页 |
1.2.2 国外文献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重点和创新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遗产税的基本理论 | 第19-25页 |
2.1 遗产税及其构成 | 第19-22页 |
2.1.1 遗产税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2.1.2 遗产税的制度类型 | 第20-21页 |
2.1.3 遗产税的一般要素 | 第21-22页 |
2.2 我国遗产税开征的上位原则 | 第22-25页 |
2.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 | 第22-23页 |
2.2.2 财政收支公平原则 | 第23-24页 |
2.2.3 税收适度原则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系统思维下的遗产税及其税制要素 | 第25-34页 |
3.1 遗产税要素的传统分析 | 第25-27页 |
3.1.1 传统观点介绍 | 第25-26页 |
3.1.2 传统观点评价 | 第26-27页 |
3.2 社会系统中的遗产税 | 第27-32页 |
3.2.1 系统、要素与社会系统 | 第27-29页 |
3.2.2 税收系统 | 第29-30页 |
3.2.3 遗产税系统 | 第30-32页 |
3.3 遗产税系统的税制要素 | 第32-34页 |
3.3.1 税收系统中的遗产税制要素 | 第32-33页 |
3.3.2 遗产税制要素的构成及其作用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遗产税制要素的历史与现状考察 | 第34-40页 |
4.1 我国遗产税制的历史回顾 | 第34-37页 |
4.1.1 民国时期 | 第34-36页 |
4.1.2 新中国时期 | 第36-37页 |
4.2 我国遗产税制要素的现状评估 | 第37-40页 |
4.2.1 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中的要素 | 第37-38页 |
4.2.2 配套税制中的要素 | 第38-40页 |
第五章 遗产税制要素的国家考察与启示 | 第40-48页 |
5.1 不同遗产税制国家的税制要素 | 第40-44页 |
5.1.1 日本的分遗产税制 | 第40-41页 |
5.1.2 韩国的分遗产税制 | 第41-42页 |
5.1.3 英国的总遗产税制 | 第42-44页 |
5.2 国际遗产税制要素的一般经验 | 第44-48页 |
5.2.1 配套税制 | 第44-45页 |
5.2.2 一般要素 | 第45-46页 |
5.2.3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我国遗产税制要素的构建原则与完善建议 | 第48-58页 |
6.1 系统性原则 | 第48-52页 |
6.1.1 公平合理原则 | 第48-49页 |
6.1.2 税制配套原则 | 第49-50页 |
6.1.3 渐进性原则 | 第50-51页 |
6.1.4 对少数富人的激励原则 | 第51-52页 |
6.2 要素设计 | 第52-58页 |
6.2.1 实行起征点较高的总遗产税制模式 | 第52-53页 |
6.2.2 明确课税对象 | 第53-54页 |
6.2.3 实行弹性超额累进税率 | 第54-55页 |
6.2.4 合理规定减免事项 | 第55-56页 |
6.2.5 强化征收监管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1、结论 | 第58页 |
2、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