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3页 |
1.1 马齿苋酚性成分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1.1 简单酚类 | 第17-18页 |
1.1.2 黄酮 | 第18-20页 |
1.1.3 酚性生物碱 | 第20-22页 |
1.1.4 香豆素 | 第22-23页 |
1.2 OE类似物左旋多巴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3-26页 |
1.2.1 结构改造对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第23页 |
1.2.2 剂型不同对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第23-25页 |
1.2.3 联合用药对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第25-26页 |
1.2.4 个性化用药对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第26页 |
1.2.5 左旋多巴的测定方法 | 第26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马齿苋酚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3-50页 |
2.1 前言 | 第33-34页 |
2.2 结构鉴定 | 第34-42页 |
2.3 化合物提取与分离 | 第42-45页 |
2.3.1 马齿苋药材 | 第42页 |
2.3.2 试剂和仪器 | 第42页 |
2.3.3 提取分离流程 | 第42-45页 |
2.4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 | 第45-46页 |
2.5 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测定 | 第46-47页 |
2.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6页 |
2.5.2 溶液配制 | 第46-47页 |
2.5.3 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测定 | 第47页 |
2.6 小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第三章 OE的理化性质测定 | 第50-63页 |
3.1 前言 | 第50页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0-51页 |
3.3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51-52页 |
3.4 方法 | 第52-54页 |
3.4.1 色谱条件 | 第52页 |
3.4.2 方法学考察 | 第52-53页 |
3.4.3 测定OE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 第53-54页 |
3.4.4 测定OE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 | 第54页 |
3.4.5 不同温度下OE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降解曲线 | 第54页 |
3.4.6 测定OE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 第54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54-61页 |
3.5.1 溶液中OE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 第54-55页 |
3.5.2 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55-57页 |
3.5.3 OE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 第57页 |
3.5.4 OE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 | 第57-58页 |
3.5.5 不同温度下OE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降解曲线 | 第58-60页 |
3.5.6 OE在正辛醇-水系统中的油水分配系数 | 第60-61页 |
3.6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四章 马齿苋酰胺E(OE)在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研究 | 第63-79页 |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63-64页 |
4.1.1 试剂 | 第63页 |
4.1.2 仪器 | 第63页 |
4.1.3 动物 | 第63-64页 |
4.2 方法 | 第64-68页 |
4.2.1 溶液配制 | 第64页 |
4.2.2 血浆样品的采集及制备 | 第64-65页 |
4.2.3 血浆样品中OE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65-67页 |
4.2.4 大鼠灌胃OE的药-时曲线测定 | 第67页 |
4.2.5 大鼠静注OE的药-时曲线测定 | 第67页 |
4.2.6 绝对生物利用度 | 第67-68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8-76页 |
4.3.1 血浆蛋白沉淀试剂 | 第68页 |
4.3.2 内标 | 第68页 |
4.3.3 血浆样品稳定剂 | 第68-69页 |
4.3.4 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69-73页 |
4.3.5 灌胃OE的药时曲线 | 第73-74页 |
4.3.6 静注OE的药时曲线 | 第74-75页 |
4.3.7 绝对生物利用度 | 第75-76页 |
4.4 讨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103页 |
附录1:化合物谱图 | 第82-94页 |
附录2:化合物薄层显色图 | 第94-95页 |
附录3:各章附表 | 第95-10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