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0.1 诠释学视阈下纪录片真实性问题研究的认知目的和实践意义 | 第8页 |
0.2 诠释学理论和纪录片真实性问题的传统观点概述 | 第8-18页 |
0.2.1 诠释学理论概述 | 第9-10页 |
0.2.2 纪录片真实性问题的传统观点概述 | 第10-16页 |
0.2.3 诠释学视阈下纪录片创作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1 “视域”影响纪录片真实性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倾向 | 第18-37页 |
1.1 “历史视域”“主体视域”下的影像纪实论 | 第18-26页 |
1.1.1 “摄影影像本体论”中的影像纪实属性 | 第19-22页 |
1.1.2 “物质世界的还原”中的影像纪实功能 | 第22-24页 |
1.1.3 “创造性处理现实”中基于纪实的创造 | 第24-26页 |
1.2 “视域融合”促成对真实性问题理解的范畴 | 第26-37页 |
1.2.1 文本主体:相对性的真实 | 第27-29页 |
1.2.2 个人创作:创造性的真实 | 第29-33页 |
1.2.3 媒介传播:符号性的真实 | 第33-35页 |
1.2.4 受众接受:多元性的真实 | 第35-37页 |
2 “理解循环”过程赋予纪录片真实性问题多重阐释 | 第37-57页 |
2.1 由“前理解”衍化生成的不同创作模式下的真实 | 第37-43页 |
2.1.1 解说真实和说教真实:格里尔逊式和形象化政论 | 第38-39页 |
2.1.2 等待真实和促成真实:直接电影和真理电影 | 第39-41页 |
2.1.3 捕捉真实和介入真实:“电影眼睛”和“自我反射式” | 第41-43页 |
2.2 “偏见”影响到国内对纪录片真实性问题的理解 | 第43-49页 |
2.2.1 体制内纪录片真实性的束缚和僵化 | 第43-45页 |
2.2.2 真实和纪实理念回归后的偏执追求 | 第45-47页 |
2.2.3 主体意识的回归使传统真实观动摇 | 第47-49页 |
2.3 “经验异化”引致真实性问题理解的依存与对立 | 第49-57页 |
2.3.1 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创作价值 | 第50-52页 |
2.3.2 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创作伦理 | 第52-54页 |
2.3.3 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边界问题 | 第54-57页 |
3 “效果历史”运动中纪录片“真实”的嬗变与把握 | 第57-71页 |
3.1 “时间间距”下纪录片真实观的嬗变 | 第57-64页 |
3.1.1 由封闭型真实到开放型真实 | 第57-60页 |
3.1.2 由现象性真实到叙事性真实 | 第60-62页 |
3.1.3 由创作真实观到接受真实感 | 第62-64页 |
3.2 纪录片创作中真实性“原意”的把握 | 第64-71页 |
3.2.1 不可忽视的真实性原意 | 第64-66页 |
3.2.2 主观介入的度与真实性 | 第66-68页 |
3.2.3 人文视角下真实性选择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