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具体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美国懈怠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15-29页 |
·美国懈怠制度的确立 | 第15-16页 |
·美国懈怠制度的发展 | 第16-22页 |
·懈怠制度的法律根源及其合理性 | 第17-18页 |
·懈怠制度的适用要件 | 第18-21页 |
·懈怠抗辩的举证责任 | 第21-22页 |
·懈怠抗辩成立后的效力 | 第22页 |
·美国懈怠制度的完善 | 第22-29页 |
·"潜水艇"专利概念及解决措施 | 第22-24页 |
·懈怠制度对"潜水艇专利"的规制 | 第24-29页 |
第三章 懈怠与权利失效及禁止反悔的差别 | 第29-31页 |
·懈怠制度与权利失效制度的差别 | 第29页 |
·懈怠制度与禁止反悔原则的差别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专利侵权时效制度的局限性及对懈怠制度的借鉴 | 第31-42页 |
·我国现行的专利侵权时效制度 | 第31-32页 |
·相关法律法规对专利侵权时效制度的规定 | 第31页 |
·停止侵害的诉讼请求不应适用诉讼时效 | 第31-32页 |
·诉讼时效对损害赔偿数额计算的影响 | 第32页 |
·司法实践中对诉讼时效制度的具体应用及其局限性 | 第32-39页 |
·持续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抗辩 | 第33-35页 |
·诉讼时效制度无法规制专利权人懈怠行为 | 第35-36页 |
·懈怠制度v.s.诉讼时效:起算点及其举证责任分配 | 第36-38页 |
·懈怠制度v.s.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 | 第38-39页 |
·对我国构建懈怠制度的建议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47-48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