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尾气中氮氧化物吸附剂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NO_x的产生与危害 | 第11-12页 |
1.3 NO_x控制技术 | 第12-15页 |
1.3.1 机内控制技术 | 第12-13页 |
1.3.2 机外控制技术 | 第13-15页 |
1.4 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1 活性炭 | 第15-16页 |
1.4.2 活性炭在吸附NO_x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所需吸附剂的制备 | 第20-21页 |
2.1.1 改性所用活性炭及试剂 | 第20页 |
2.1.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2 吸附剂的性能评价 | 第21-23页 |
2.2.1 NO吸附剂的性能测试 | 第21-22页 |
2.2.2 NO吸附剂的吸附量 | 第22页 |
2.2.3 NO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 第22-23页 |
2.2.4 活性炭的表征 | 第23页 |
2.3 活性炭的筛选 | 第23-25页 |
2.3.1 原样活性测试 | 第23-24页 |
2.3.2 NO吸附等温线 | 第24页 |
2.3.3 BET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碱性溶液等体积浸渍改性活性炭 | 第26-48页 |
3.1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 | 第26-27页 |
3.2 复合碱金属等体积浸渍改性 | 第27-30页 |
3.2.1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2 浸渍浓度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3 吸附温度的影响 | 第30页 |
3.3 碳酸钠等体积浸渍改性 | 第30-33页 |
3.3.1 浸渍浓度的影响 | 第30-33页 |
3.3.2 吸附温度的影响 | 第33页 |
3.4 氢氧化钾等体积浸渍改性 | 第33-37页 |
3.4.1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2 浸渍浓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3 吸附温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 碳酸钾等体积浸渍改性 | 第37-41页 |
3.5.1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2 浸渍浓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3.5.3 吸附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 硝酸钾等体积浸渍改性 | 第41-44页 |
3.6.1 浸渍浓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6.2 吸附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7 吸附剂的表征 | 第44-46页 |
3.7.1 样品的SEM分析 | 第44-46页 |
3.7.2 吸附性能分析 | 第4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金属溶液等体积浸渍改性活性炭 | 第48-62页 |
4.1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 | 第48页 |
4.2 活性炭的制备条件对其影响 | 第48-55页 |
4.2.1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2 浸渍浓度的影响 | 第49-55页 |
4.3 活性炭的反应条件对其影响 | 第55-58页 |
4.3.1 吸附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2 吸附剂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3 SO_2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 吸附剂的表征 | 第58-60页 |
4.4.1 样品的SEM分析 | 第58-59页 |
4.4.2 样品的红外分析 | 第59-60页 |
4.4.3 样品的XRD分析 | 第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改性活性炭的再生 | 第62-70页 |
5.1 碳酸钾改性活性炭的再生 | 第62-66页 |
5.1.1 碳酸钾改性活性炭再生温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5.1.2 碳酸钾改性活性炭再生时间的影响 | 第63-64页 |
5.1.3 碳酸钾改性活性炭再生浓度的影响 | 第64页 |
5.1.4 碳酸钾改性活性炭再生次数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 硝酸钴改性活性炭的再生 | 第66-68页 |
5.2.1 硝酸钴改性活性炭再生方法的比较 | 第66-67页 |
5.2.2 硝酸钴改性活性炭再生浓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