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往复式压缩机概况 | 第11-14页 |
1.2.1 压缩机的分类 | 第11页 |
1.2.2 往复式压缩机的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1.2.3 往复式压缩机的主要结构 | 第12-13页 |
1.2.4 往复式压缩机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往复式压缩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自顶向下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系统一维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4 多刚体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5 扭转振动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往复式压缩机自顶向下设计 | 第21-40页 |
2.1 概述 | 第21-23页 |
2.2 往复式压缩机概念设计 | 第23-26页 |
2.2.1 结构方案的选择 | 第24-25页 |
2.2.2 布局设计 | 第25-26页 |
2.3 设定初步的往复式压缩机架构 | 第26-28页 |
2.4 往复式压缩机骨架模型设计 | 第28-30页 |
2.4.1 标准骨架模型设计 | 第28-29页 |
2.4.2 运动骨架模型设计 | 第29-30页 |
2.5 管理关连性 | 第30-31页 |
2.6 传递设计信息 | 第31-35页 |
2.6.1 布局声明 | 第32-33页 |
2.6.2 发布几何与复制几何 | 第33-35页 |
2.7 往复式压缩机组装设计 | 第35-39页 |
2.7.1 由骨架模型直接建立组件 | 第36-37页 |
2.7.2 由内部共享建立组件 | 第37页 |
2.7.3 由镜像和阵列建立组件 | 第37-38页 |
2.7.4 往复式压缩机整体组件形成 | 第38-3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往复式压缩机自顶向下设计的参数计算 | 第40-48页 |
3.1 概述 | 第40-42页 |
3.2 往复式压缩机计算程序设计 | 第42-44页 |
3.2.1 往复式压缩机计算概述 | 第42页 |
3.2.2 利用Mathcad建立计算程序 | 第42-44页 |
3.3 Creo与Mathcad的参数计算及传递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往复式压缩机系统一维仿真分析 | 第48-60页 |
4.1 概述 | 第48-49页 |
4.1.1 AMESim仿真分析流程 | 第48-49页 |
4.1.2 往复式压缩机系统介绍 | 第49页 |
4.2 往复式压缩机一维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9-53页 |
4.2.1 曲轴系1D仿真模型 | 第49-50页 |
4.2.2 气缸1D仿真模型 | 第50-51页 |
4.2.3 气阀1D仿真模型 | 第51-52页 |
4.2.4 往复式压缩机1D仿真模型 | 第52-53页 |
4.3 元件的参数设置 | 第53页 |
4.4 气体压力仿真分析及与理论计算对比 | 第53-57页 |
4.5 缸内气体的其它特性分析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往复式压缩机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0-78页 |
5.1 概述 | 第60-61页 |
5.1.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60-61页 |
5.1.2 LMS Virtual.Lab Motion介绍 | 第61页 |
5.2 曲轴系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 第61-66页 |
5.2.1 曲轴系运动学分析 | 第61-62页 |
5.2.2 曲轴系动力学分析 | 第62-66页 |
5.3 曲轴系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5.4 曲轴系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7-71页 |
5.4.1 导入曲轴系实体模型 | 第67-68页 |
5.4.2 设置零件的材料属性 | 第68页 |
5.4.3 设置仿真的边界条件 | 第68-71页 |
5.5 曲轴系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71-77页 |
5.5.1 曲轴系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71-73页 |
5.5.2 曲轴系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73-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往复式压缩机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78-96页 |
6.1 概述 | 第78-80页 |
6.1.1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78-79页 |
6.1.2 Motion柔体动力学仿真介绍 | 第79-80页 |
6.2 曲轴系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 | 第80-83页 |
6.2.1 曲轴柔性体的建立 | 第80-82页 |
6.2.2 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82-83页 |
6.3 曲轴系刚柔耦合和多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对比 | 第83-90页 |
6.4 曲轴的应力分析及结构改进 | 第90-94页 |
6.4.1 曲轴应力分析 | 第90-93页 |
6.4.2 曲轴结构改进 | 第93-9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7章 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扭振仿真分析 | 第96-111页 |
7.1 概述 | 第96页 |
7.2 扭转振动的基本理论 | 第96-99页 |
7.3 扭转振动的分析方法 | 第99-102页 |
7.3.1 系统的当量转化 | 第99-100页 |
7.3.2 激振的简谐分析 | 第100-101页 |
7.3.3 临界转速 | 第101-102页 |
7.4 曲轴系扭振仿真结果分析 | 第102-108页 |
7.5 输入端长度对曲轴扭振的影响分析 | 第108-109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8.1 结论 | 第111-112页 |
8.2 展望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附录 | 第118-12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