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 主要内容与主要方法 | 第10-11页 |
1.2.1 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2.2 主要方法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 第13-16页 |
2.1 古典贸易理论 | 第13页 |
2.1.1 绝对优势理论 | 第13页 |
2.1.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3页 |
2.1.3 相互需求理论 | 第13页 |
2.2 新古典贸易理论 | 第13-14页 |
2.2.1 要素禀赋理论及其解释 | 第13页 |
2.2.2 “里昂惕夫之谜” | 第13-14页 |
2.3 保护贸易理论 | 第14页 |
2.3.1 重商主义理论 | 第14页 |
2.3.2 保护关税理论 | 第14页 |
2.3.3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 第14页 |
2.3.4 超保护贸易理论 | 第14页 |
2.4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 第14-16页 |
2.4.1 新要素理论 | 第14-15页 |
2.4.2 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页 |
2.4.3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15页 |
2.4.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章 中韩贸易现状 | 第16-23页 |
3.1 中韩贸易现状 | 第16-19页 |
3.1.1 中韩建交前的贸易状况 | 第16-17页 |
3.1.2 中韩建交后的贸易状况 | 第17-18页 |
3.1.3 中韩贸易急速发展的原因 | 第18-19页 |
3.2 中韩双边贸易构造的变化 | 第19-23页 |
3.2.1 以加工工序区分的大众贸易结构 | 第19-21页 |
3.2.2 以技术水平区分的大众贸易结构 | 第21-23页 |
第四章 中韩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35页 |
4.1 中韩贸易收支不均衡问题 | 第23-25页 |
4.1.1 中韩贸易不均衡现状 | 第23页 |
4.1.2 中韩贸易不均衡的原因 | 第23-25页 |
4.2 中韩贸易纠纷问题 | 第25-29页 |
4.2.1 中韩贸易纠纷现状 | 第25-28页 |
4.2.2 中韩贸易纠纷的原因 | 第28-29页 |
4.3 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减弱趋势 | 第29-30页 |
4.3.1 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减弱趋势 | 第29页 |
4.3.2 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减弱趋势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4.4 中韩贸易壁垒问题 | 第30-35页 |
4.4.1 中国贸易壁垒 | 第30-31页 |
4.4.2 韩国贸易壁垒 | 第31-33页 |
4.4.3 两国贸易壁垒的深化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中韩贸易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方案 | 第35-38页 |
5.1 中国层面 | 第35页 |
5.1.1 中国贸易结构的调整 | 第35页 |
5.1.2 中国企业的行为与反倾销的预防 | 第35页 |
5.2 韩国层面 | 第35-37页 |
5.2.1 探索与中国政府的互惠发展 | 第36页 |
5.2.2 调整韩国的贸易结构 | 第36页 |
5.2.3 改善贸易壁垒 | 第36页 |
5.2.4 参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 | 第36-37页 |
5.3 共同层面 | 第37-38页 |
5.3.1 促进中韩技术贸易 | 第37页 |
5.3.2 把握好两国间“双赢”贸易平衡点 | 第37页 |
5.3.3 利用网络推广网络市场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