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锂离子电池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和组成 | 第13-16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3-15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 第15-16页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6-18页 |
1.4 转换反应负极材料 | 第18-25页 |
1.4.1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8-20页 |
1.4.2 过渡金属硫化物 | 第20-22页 |
1.4.3 过渡金属碳化物 | 第22-23页 |
1.4.4 过渡金属氮化物 | 第23-24页 |
1.4.5 过渡金属磷化物 | 第24-25页 |
1.5 金属氢化物负极材料 | 第25-28页 |
1.6 论文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1.6.1 本文的选题思路 | 第28-29页 |
1.6.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6页 |
2.1 材料制备工艺 | 第30-32页 |
2.1.1 薄膜的磁控溅射工艺 | 第31-32页 |
2.2 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 | 第32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2-33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3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3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6页 |
2.3.1 电池组装 | 第33页 |
2.3.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33-34页 |
2.3.3 循环伏安法 | 第34页 |
2.3.4 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 | 第34页 |
2.3.5 交流阻抗谱法 | 第34-36页 |
第三章 MgH_2-C复合薄膜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MgH_2-C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6-38页 |
3.3 MgH_2-C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 | 第38-40页 |
3.4 MgH_2-C薄膜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0-49页 |
3.4.1 恒流充放电曲线 | 第40-43页 |
3.4.2 循环伏安曲线 | 第43-44页 |
3.4.3 恒电流间歇滴定 | 第44-45页 |
3.4.4 交流阻抗分析 | 第45-46页 |
3.4.5 薄膜充放电后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46-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碳化钼薄膜负极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第50-65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碳化钼薄膜的制备 | 第50-51页 |
4.3 碳化钼薄膜的微观结构 | 第51-54页 |
4.4 碳化钼薄膜的电化学储锂性能 | 第54-61页 |
4.4.1 溅射功率和溅射时间的影响 | 第54-57页 |
4.4.2 MoC_(0.72) 薄膜的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 | 第57-59页 |
4.4.3 交流阻抗分析 | 第59-61页 |
4.5 MoC_(0.72) 薄膜的储锂机制 | 第61-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镁氢化物双层薄膜负极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第65-81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双层膜制备 | 第65-66页 |
5.3 MgH_2-C/MoC_(0.72) 薄膜的微观结构 | 第66-68页 |
5.4 MgH_2-C/MoC_(0.72) 薄膜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8-72页 |
5.4.1 恒流充放电曲线 | 第68-71页 |
5.4.2 循环伏安曲线 | 第71-72页 |
5.5 MgH_2/SnO_2薄膜的微观结构 | 第72-74页 |
5.6 MgH_2/SnO_2薄膜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74-79页 |
5.6.1 恒流充放电曲线 | 第74-77页 |
5.6.2 循环伏安曲线 | 第77-78页 |
5.6.3 交流阻抗分析 | 第78-7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