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1.2.1 植株冠层特性分析 | 第15-17页 |
1.2.2 核桃树根区研究 | 第17-18页 |
1.2.3 根区土壤水分模拟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3章 核桃树冠层特性分析 | 第24-37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3.3 不同灌水定额对核桃树冠层参数的影响 | 第25-28页 |
3.3.1 不同灌水定额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2 不同灌水定额对透光率的影响 | 第26页 |
3.3.3 不同灌水定额对直射光立地系数、散射光立地系数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4 不同灌水定额对冠层截获辐射能的影响 | 第28页 |
3.4 核桃树冠层参数分析与比较 | 第28-33页 |
3.4.1 冠层各参数的关系研究 | 第28-31页 |
3.4.2 直接辐射光量子通量密度分析 | 第31-33页 |
3.5 不同灌水定额下冠层参数对核桃干重产量的影响 | 第33页 |
3.6 影响核桃综合效益的多因素主成分分析 | 第33-34页 |
3.7 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定额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3.8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核桃树根系空间分布研究 | 第37-47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4.2.1 根系取样方法 | 第37页 |
4.2.2 根系密度计算 | 第37-38页 |
4.3 油脂转化期根系分布研究 | 第38-41页 |
4.3.1 根长密度一维分布特征 | 第38页 |
4.3.2 根长密度二维分布特征 | 第38-39页 |
4.3.3 根重密度一维分布特征 | 第39-40页 |
4.3.4 根重密度二维分布特征 | 第40-41页 |
4.4 成熟期根系分布研究 | 第41-45页 |
4.4.1 根长密度垂直分布特征 | 第41-42页 |
4.4.2 根长密度水平分布特征 | 第42页 |
4.4.3 根长密度二维分布 | 第42-43页 |
4.4.4 吸水根系密度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4.4.5 根长密度二维分布函数建立 | 第44-45页 |
4.5 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滴灌核桃树根系土壤水模拟 | 第47-75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测定方法 | 第47-51页 |
5.2.1 气象数据采集 | 第47-48页 |
5.2.2 核桃树日蒸腾量测定 | 第48-49页 |
5.2.3 核桃树日蒸发量测定 | 第49-50页 |
5.2.4 土壤参数测定 | 第50-51页 |
5.3 核桃树生育期降雨量变化 | 第51-52页 |
5.3.1 实测降雨量数据分析 | 第51页 |
5.3.2 有效降雨量变化 | 第51-52页 |
5.4 核桃树日蒸腾蒸发量研究 | 第52-58页 |
5.4.1 核桃树日蒸腾量变化 | 第52-54页 |
5.4.2 核桃树棵间日蒸发量变化 | 第54-56页 |
5.4.3 核桃树日耗水量变化 | 第56-58页 |
5.5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 | 第58-59页 |
5.6 模型构建 | 第59-63页 |
5.6.1 有限单元模型 | 第59-60页 |
5.6.2 土壤参数 | 第60页 |
5.6.3 根系吸水参数 | 第60-61页 |
5.6.4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61-62页 |
5.6.5 模型评估 | 第62-63页 |
5.7 根区土壤水分模拟评估 | 第63-64页 |
5.8 根系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64-66页 |
5.9 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入渗情况的影响 | 第66-74页 |
5.9.1 不同灌水定额下核桃根区土壤剖面含水率分布 | 第66-69页 |
5.9.2 不同灌水定额下核桃根区观测点含水率变化 | 第69-71页 |
5.9.3 不同灌水定额下核桃生育后期土壤含水量变化 | 第71-73页 |
5.9.4 核桃全生育期灌溉制度优化 | 第73-74页 |
5.10 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6.2 整体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