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25页 |
1.2.1 避灾空间的研究综述 | 第9-20页 |
1.2.2 等级规模结构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5页 |
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研究总体框架 | 第26-29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2.2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2.5 案例点选取 | 第27-29页 |
第三章:研究区的概况及研究区的范围界定 | 第29-36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9-33页 |
3.1.1 东川区概况分析 | 第29-30页 |
3.1.2 剑川县概况分析 | 第30-33页 |
3.2 研究区范围界定 | 第33-36页 |
3.2.1 东川研究区范围 | 第33-34页 |
3.2.2 剑川研究区范围 | 第34-36页 |
第四章:小城镇避震空间等级规模测算模型的构建 | 第36-39页 |
4.1 ZIPF维数分形模型 | 第36-37页 |
4.2 差异度指数 | 第37-39页 |
第五章:基于分形理论对研究区避震防灾空间等级规模的研究 | 第39-77页 |
5.1 东川城区避震防灾空间等级规模的研究 | 第39-59页 |
5.1.1 东川避震防灾空间的分布 | 第39-46页 |
5.1.2 避震空间等级规模的模型测算 | 第46-54页 |
5.1.3 模型测算的结果分析和解释 | 第54-59页 |
5.2 剑川县城避震防灾空间等级规模的研究 | 第59-75页 |
5.2.1 剑川避震防灾空间的分布 | 第59-64页 |
5.2.2 避震空间等级规模的模型测算 | 第64-71页 |
5.2.3 模型测算的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5.3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 第77-8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6.2 优化的建议 | 第78-79页 |
6.3 论文创新点 | 第79页 |
6.4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