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评估问题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 第14页 |
1.2.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评估方法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第二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分析 | 第17-24页 |
2.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概况 | 第17-18页 |
2.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征 | 第18-20页 |
2.2.1 准政策性 | 第18-19页 |
2.2.2 信贷集中度高 | 第19页 |
2.2.3 请求权特点 | 第19-20页 |
2.2.4 风险资产特点 | 第20页 |
2.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类型 | 第20-21页 |
2.4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 第21-22页 |
2.4.1 市场因素 | 第21页 |
2.4.2 政府因素 | 第21-22页 |
2.4.3 银行因素 | 第22页 |
2.4.4 企业因素 | 第22页 |
2.5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 | 第22-24页 |
2.5.1 对银行自身的影响 | 第22-23页 |
2.5.2 对国家财政的影响 | 第23页 |
2.5.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24-37页 |
3.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评估方法 | 第24-35页 |
3.1.1 假设清算法 | 第24-26页 |
3.1.2 现金流偿债法 | 第26-28页 |
3.1.3 交易案例比较法 | 第28-30页 |
3.1.4 专家打分法 | 第30-33页 |
3.1.5 资产回收率法 | 第33-35页 |
3.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35-37页 |
3.2.1 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 | 第35-36页 |
3.2.2 资产回收率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资产回收率评估方法的测算---以建设银行为例 | 第37-51页 |
4.1 样本选取与回收率的度量 | 第38页 |
4.2 回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4.3 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43-44页 |
4.4 数据处理及回归分析 | 第44-48页 |
4.5 资产回收率法测算建行不良资产包的价值 | 第48-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建议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