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

创新点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目录第14-20页
表目次第20-21页
图目次第21-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4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2-24页
        一、研究背景第22-23页
        二、研究意义第23-24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4-40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第24-33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第33-40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40-44页
        一、研究内容第40-41页
        二、研究方法第41-42页
        三、创新点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42-44页
第二章 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基础第44-60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第44-48页
        一、工业和农业第44-46页
        二、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第46-47页
        三、工业反哺农业第47-48页
    第二节 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第48-60页
        一、工农关系理论第48-50页
        二、二元经济理论第50-53页
        三、剩余理论第53-55页
        四、农业经济学理论第55-57页
        五、公共选择理论第57-58页
        六、制度经济学理论第58-60页
第三章 中国农业支持工业的历程及其发展评价第60-72页
    第一节 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历程第60-66页
        一、改革开放前第60-64页
        二、改革开放以来第64-66页
    第二节 农业支持工业的评价第66-72页
        一、奠定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第66-67页
        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贡献第67-69页
        三、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第69-72页
第四章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72-82页
    第一节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第72-77页
        一、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第72-73页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第73-74页
        三、提高农业竞争力第74-76页
        四、粮食安全的保障第76-77页
        五、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第77页
    第二节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可行性第77-82页
        一、己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基础第78页
        二、现有的工业经济实力为农业提供强大支撑第78-79页
        三、城市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带动功能显著第79页
        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推进第79-80页
        五、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第80-82页
第五章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与成效第82-99页
    第一节 政府财政支持第82-89页
        一、支农资金的绝对额第82-84页
        二、支农资金的相对额第84-86页
        三、支农财政的结构第86-89页
    第二节 城乡收入差距第89-93页
        一、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比较第90-93页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第93页
    第三节 农村社会保障与户籍制度第93-97页
        一、农村社会保障第93-96页
        二、户籍制度与农村教育第96-97页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第97-99页
        一、扶植农村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发展第97-98页
        二、加大财政和社保支持力度充实产业化发展第98-99页
第六章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第99-114页
    第一节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问题第99-106页
        一、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工业反哺农业动力不足第99-100页
        二、财税体制不完善,反哺农业结构不合理第100-102页
        三、工业反哺农业手段单一,缺乏社会化反哺第102-103页
        四、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反哺农业的效率低第103-104页
        五、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业剩余流失第104-105页
        六、工业反哺农业监督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不健全第105-106页
    第二节 工业反哺农业问题存在的原因第106-114页
        一、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的体制制约第106-107页
        二、工业发展水平有限、反哺能力弱的制约第107-109页
        三、传统农业承接工业生产力外溢能力有限的制约第109-110页
        四、反哺承受主体过于分散的制约第110-111页
        五、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滞后的制约第111-113页
        六、反哺农业法律不健全的制约第113-114页
第七章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第114-133页
    第一节 政策反哺第114-118页
        一、加大财政政策向“三农”倾斜第114-116页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116-118页
    第二节 制度反哺第118-122页
        一、社保体系第118-119页
        二、土地制度改革第119-120页
        三、户籍制度第120-121页
        四、农民工就业制度第121-122页
    第三节 科技反哺第122-126页
        一、科技反哺的重要性与问题第122-124页
        二、改善农业科技条件第124页
        三、大力培养高质量的农业科技队伍第124-125页
        四、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第125-126页
    第四节 产业反哺第126-129页
        一、工业反哺农业的重心是产业支持第126-128页
        二、特色农业发展第128-129页
    第五节 就业反哺第129-133页
        一、增扩农民就业渠道第129-130页
        二、引导多元化就业第130-131页
        三、加强农民教育第131页
        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第131-133页
第八章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证分析第133-148页
    第一节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关系第133-140页
        一、引言第133-134页
        二、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第134页
        三、实证分析第134-140页
    第二节 农业增长及其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第140-148页
        一、引言第140页
        二、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第140-141页
        三、实证分析第141-146页
        四、政策建议第146-148页
第九章 国外与中国台湾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及启示第148-162页
    第一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48-153页
        一、美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48-150页
        二、欧盟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50-152页
        三、日本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52-153页
    第二节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53-156页
        一、韩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53-155页
        二、中国台湾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55-156页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56-158页
        一、印度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56-157页
        二、巴西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第157-158页
    第四节 总结与启示第158-162页
        一、工业反哺农业的异同第158-160页
        二、国际工业反哺农业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第160-162页
第十章 促进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建议第162-180页
    第一节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第162-165页
        一、建立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消除反哺制度屏障第162-163页
        二、建立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和管理就业机制第163-164页
        三、促进城乡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整合第164-165页
    第二节 提高工业实力,增强反哺农业能力第165-169页
        一、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第166-167页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丰富反哺农业手段第167页
        三、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引导城市工业适度向农村转移第167-169页
    第三节 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容纳能力第169-172页
        一、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第169-170页
        二、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第170页
        三、培养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第170-172页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反哺农业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第172-174页
        一、制定有利于反哺农业的法律法规第172-173页
        二、构建法律为主的反哺农业长效机制第173页
        三、加强反哺农业的执法监督第173-174页
    第五节 建立稳定有效的财政反哺农业机制第174-176页
        一、建立和完善与政府财力相匹配的反哺农业机制第174-175页
        二、改革和完善财政税收制度第175-176页
    第六节 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反哺农业第176-180页
        一、引导工业和社会资金向农业领域转移或扩散第176-177页
        二、制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第177-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91页
    中文部分第180-186页
    英文部分第186-191页
在校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91-192页
致谢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偏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