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4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 2.1 地质聚合物 | 第14-18页 | 
| 2.1.1 简述地质聚合物的概念及发展 | 第14-15页 | 
| 2.1.2 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 2.1.3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及应用 | 第16-18页 | 
| 2.2 膜分离技术 | 第18-23页 | 
| 2.2.1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简述 | 第18-19页 | 
| 2.2.2 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及特点 | 第19-21页 | 
| 2.2.3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2.2.4 地质聚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地质聚合物多孔自支撑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 第23-41页 | 
| 3.1 实验部分 | 第23-30页 | 
| 3.1.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 3.1.2 多孔自支撑膜的表征手段 | 第24-26页 | 
| 3.1.3 多孔自支撑膜的制备流程 | 第26-27页 | 
| 3.1.4 浆料含水量对多孔自支撑膜结构的影响 | 第27页 | 
| 3.1.5 双氧水掺量对多孔自支撑膜结构的影响 | 第27-28页 | 
| 3.1.6 花生油掺量对多孔自支撑膜结构的影响 | 第28页 | 
| 3.1.7 多孔自支撑膜经水热处理对有机物的浸出量影响 | 第28页 | 
| 3.1.8 多孔自支撑膜对中低浊度水的处理 | 第28-29页 | 
| 3.1.9 多孔自支撑膜吸附水中的色度 | 第29页 | 
| 3.1.10 多孔自支撑膜对水中铁锰的处理 | 第29-30页 | 
| 3.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30-40页 | 
| 3.2.1 浆料含水量对多孔自支撑膜结构的影响 | 第30-32页 | 
| 3.2.2 双氧水掺量对多孔自支撑膜结构的影响 | 第32-34页 | 
| 3.2.3 花生油掺量对多孔自支撑膜结构的影响 | 第34-36页 | 
| 3.2.4 多孔自支撑膜经水热处理对有机物的浸出量影响 | 第36-37页 | 
| 3.2.5 多孔自支撑膜对中低浊度水的处理 | 第37-38页 | 
| 3.2.6 多孔自支撑膜吸附水中的色度 | 第38-39页 | 
| 3.2.7 多孔自支撑膜对水中铁锰的处理 | 第39-40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地质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铁锰的研究 | 第41-64页 | 
| 4.1 实验部分 | 第41-47页 | 
| 4.1.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 第41-42页 | 
| 4.1.2 复合膜的制备流程 | 第42-43页 | 
| 4.1.3 复合膜的性能表征 | 第43-45页 | 
| 4.1.4 复合膜处理含铁锰地下水的工艺流程 | 第45页 | 
| 4.1.5 复合膜洗碱处理对其去除水中Fe~(2+)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1.6 溶液初始浓度对复合膜去除水中Fe~(2+)的影响 | 第46页 | 
| 4.1.7 实验温度对复合膜去除水中Fe~(2+)的影响 | 第46页 | 
| 4.1.8 溶液初始浓度对复合膜去除水中Mn~(2+)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1.9 水中Fe~(2+)和Mn~(2+)共存时对复合膜去除效率的影响 | 第47页 | 
| 4.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47-62页 | 
| 4.2.1 复合膜的性能表征 | 第47-51页 | 
| 4.2.2 复合膜洗碱处理对其去除水中Fe~(2+)的影响 | 第51-53页 | 
| 4.2.3 溶液初始浓度对复合膜去除水中Fe~(2+)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2.4 实验温度对复合膜去除水中Fe~(2+)的影响 | 第54-55页 | 
| 4.2.5 溶液初始浓度对复合膜去除水中Mn~(2+)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2.6 水中Fe~(2+)和Mn~(2+)共存时对复合膜去除效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 4.2.7 地质聚合物复合膜去除Fe~(2+)的机理分析 | 第58-62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5.1 实验结论 | 第64-65页 |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