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絮凝机理及动力学 | 第9-12页 |
1.2.1 网格絮凝池的机理 | 第9页 |
1.2.2 动力学理论 | 第9-12页 |
1.3 网格絮凝池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CFD技术概述及在给水工艺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5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1.5.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流场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19-29页 |
2.1 Fluent介绍 | 第19-23页 |
2.1.1 fluent湍流模型的比较 | 第19-22页 |
2.1.2 fluent求解算法的比较 | 第22-23页 |
2.2 絮凝过程数值模拟的评价指标 | 第23-26页 |
2.2.1 湍动能k | 第23-24页 |
2.2.2 湍动能耗散率ε | 第24页 |
2.2.3 湍流涡旋速度梯度 | 第24-25页 |
2.2.4 速度分布负荷均匀性 | 第25-26页 |
2.3 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2.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2.3.2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7-29页 |
3 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分析 | 第29-61页 |
3.1 网格无关性和时间步长无关性验证 | 第29-31页 |
3.1.1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29-30页 |
3.1.2 步长独立性验证 | 第30-31页 |
3.2 栅条层数对流场分布的影响 | 第31-35页 |
3.3 出口到底层栅条距离(h2)对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3.4 入口到第一层栅条的距离对流场分布的影响 | 第41-46页 |
3.5 宽深比对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3.6 扰流部件形状对流场分布的影响 | 第52-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4 网格絮凝池的内部流场模型验证 | 第61-73页 |
4.1 网格絮凝池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61-64页 |
4.1.1 模型验证方法 | 第61-62页 |
4.1.2 验证模型的构建 | 第62-64页 |
4.2 液龄分布函数 | 第64-65页 |
4.3 流动显示技术 | 第65-66页 |
4.3.1 传统流动显示技术 | 第65-66页 |
4.3.2 新式流动显示技术 | 第66页 |
4.4 实验及结果对比分析 | 第66-72页 |
4.4.1 模拟结果 | 第66-70页 |
4.4.2 竖井流场实验结果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