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状态动态 | 第13-15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 ·爆破的基本知识 | 第16-19页 |
| ·爆破器材发展 | 第17页 |
| ·工程爆破的爆破方法 | 第17-19页 |
| 2 中深孔岩石爆破作用基本原理 | 第19-26页 |
| ·岩体爆破破碎原因 | 第19页 |
| ·岩体爆破破碎的理论 | 第19页 |
| ·集中药包爆破作用 | 第19-23页 |
| ·岩体爆破的内部作用 | 第20-22页 |
| ·岩体爆破的外部作用 | 第22-23页 |
| ·条形药包爆破作用 | 第23-24页 |
| ·光面爆破理论 | 第24-26页 |
| 3 井巷中深孔爆破参数设计 | 第26-38页 |
| ·井巷掘进爆破工作面炮孔分类及其作用 | 第26-27页 |
| ·巷道掘进爆破 | 第27-32页 |
| ·掏槽爆破 | 第27-28页 |
| ·单位岩石炸药消耗量 | 第28-29页 |
| ·炮眼直径 | 第29页 |
| ·炮眼间距 | 第29-30页 |
| ·炮眼深度 | 第30-31页 |
| ·炮眼数目 | 第31页 |
| ·炮孔装药量 | 第31-32页 |
| ·竖(立)井掘进爆破 | 第32-35页 |
| ·掏槽爆破 | 第32-33页 |
| ·单位岩石炸药消耗量 | 第33-34页 |
| ·炮眼间距 | 第34页 |
| ·炮眼直径 | 第34页 |
| ·炮眼深度 | 第34-35页 |
| ·光面爆破 | 第35-38页 |
| ·周边眼间距 | 第35-36页 |
| ·炮眼密集系数 | 第36页 |
| ·最小抵抗线 | 第36-37页 |
| ·炮孔装药量 | 第37-38页 |
| 4 软件开发技术概述 | 第38-45页 |
| ·面向对象 | 第38页 |
|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 | 第38-41页 |
| ·井巷掘进爆破智能库系统需求分析 | 第39页 |
| ·面向对象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 ·系统开发过程 | 第40-41页 |
| ·Visual Basic与ActiveX自动化技术及Access数据库连接 | 第41-45页 |
| ·AutoCAD ActiveX自动化技术 | 第41页 |
| ·AutoCAD对象模型 | 第41-43页 |
| ·Visual Basic与Microsoft Access连接 | 第43-45页 |
| 5 煤矿井巷掘进中深孔爆破系统的设计 | 第45-54页 |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5-50页 |
| ·煤矿工程爆破设计系统 | 第45-46页 |
| ·绘图系统 | 第46-47页 |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第47-50页 |
| ·智能库设计 | 第50-54页 |
| ·工程类比 | 第50-51页 |
| ·煤矿工程爆破领域中的实例 | 第51-52页 |
| ·最近邻聚类法判断相似度 | 第52-54页 |
| 6 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54-73页 |
| ·巷道基本情况 | 第54-55页 |
| ·巷道地质概况 | 第55-58页 |
| ·爆破方案和爆破参数设计 | 第58-69页 |
| ·爆破方案设计 | 第58-61页 |
| ·钻眼机具和爆破材料 | 第61-62页 |
| ·爆破参数设计 | 第62-68页 |
| ·爆破网路设计 | 第68-69页 |
| ·试验爆破效果 | 第69-7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