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燃料与燃烧论文

贫燃预混燃烧火焰形态与流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5页
    1.1 低污染燃烧技术第10-12页
    1.2 预混燃烧不稳定性第12-14页
    1.3 燃烧室流场测量的研究进展第14-20页
        1.3.1 几种常见的流场测量方法第14-15页
        1.3.2 PIV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4 火焰形态转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20-23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2 实验系统及测试手段第25-45页
    2.1 燃烧室结构第27-29页
    2.2 管路系统第29-35页
        2.2.1 流量测量系统第30-33页
        2.2.2 点火系统第33-34页
        2.2.3 火焰捕捉系统第34-35页
    2.3 PIV系统第35-43页
        2.3.1 PIV测量系统原理第35-37页
        2.3.2 PIV系统第37-41页
        2.3.3 本征正交分解第41-43页
    2.4 实验相关参数处理第43-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3 火焰形态转变影响因素研究第45-57页
    3.1 贫燃预混燃烧火焰形态第45-47页
    3.2 操作参数对火焰形态转变的影响第47-48页
    3.3 结构参数对V型火焰到M型火焰转变的影响第48-51页
        3.3.1 直径为60mm燃烧室内火焰形态研究第49-50页
        3.3.2 直径为80mm燃烧室内火焰形态研究第50-51页
        3.3.3 直径为100mm燃烧室内火焰形态研究第51页
    3.4 结构参数对流场的影响研究第51-56页
        3.4.1 PIV后处理方法比较第52-53页
        3.4.2 冷态流场分析第53-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4 操作参数对燃烧流场的影响研究第57-75页
    4.1 燃烧实验条件第57-58页
    4.2 燃烧状态下瞬时流场第58-59页
    4.3 冷热态流场对比分析第59-67页
        4.3.1 流场基本结构第59-60页
        4.3.2 速度场分析第60-62页
        4.3.3 POD分析对比第62-67页
    4.4 不同火焰形态下流场结构对比第67-72页
    4.5 进口空气流量对火焰形态转变的影响第72-73页
    4.6 火焰形态转变规律第73-74页
    4.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塞环表面MoS2/Y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摩擦性能研究
下一篇:螺旋扭带在湍流工况的单相对流强化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