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超高强度钢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 第12-14页 |
1.2.2 中合金超高强度钢 | 第14页 |
1.2.3 高合金超高强度钢 | 第14-15页 |
1.3 粉末冶金制备工艺 | 第15-18页 |
1.3.1 粉末冶金概述 | 第15-16页 |
1.3.2 粉末冶金工艺的应用 | 第16-18页 |
1.4 马氏体时效钢强韧化机制 | 第18-21页 |
1.4.1 固溶强化 | 第18-19页 |
1.4.2 相变强化 | 第19页 |
1.4.3 时效强化 | 第19-21页 |
1.5 钢的动态行为 | 第21-22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3-33页 |
2.1 实验流程 | 第23-2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3 钨钢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5-29页 |
2.3.1 混合粉体制备 | 第25-26页 |
2.3.2 热压烧结设备 | 第26-27页 |
2.3.3 烧结模具的设计 | 第27页 |
2.3.4 烧结工艺参数及成分的探索 | 第27-29页 |
2.3.5 实验步骤 | 第29页 |
2.3.6 烧结工艺 | 第29页 |
2.4 热处理工艺 | 第29-30页 |
2.5 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2.5.1 致密度测定 | 第30页 |
2.5.2 硬度测试 | 第30页 |
2.5.3 准静态室温压缩性能 | 第30-31页 |
2.5.4 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实验 | 第31-32页 |
2.6 微观组织观察 | 第32-33页 |
2.6.1 金相分析 | 第32页 |
2.6.2 电子探针 | 第32页 |
2.6.3 XRD分析 | 第32页 |
2.6.4 断口组织观察 | 第32-33页 |
第3章 烧结参数对钨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53页 |
3.1 不同形态钨粉对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33-35页 |
3.1.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35页 |
3.2 温度对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5-41页 |
3.2.1 预烧后无压烧结温度对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 第36-39页 |
3.2.2 压力烧结温度对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 第39-41页 |
3.3 压力对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41-43页 |
3.3.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3.4 时间对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3.4.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44-46页 |
3.4.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3.5 钨含量对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断口分析 | 第47-52页 |
3.5.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47-49页 |
3.5.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9-50页 |
3.5.3 断口分析 | 第50-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 第53-69页 |
4.1 淬火温度对20钨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 第53-57页 |
4.1.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53-55页 |
4.1.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4.1.3 断口分析 | 第56-57页 |
4.2 淬火温度对30钨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 第57-61页 |
4.2.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57-59页 |
4.2.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4.2.3 断口分析 | 第60-61页 |
4.3 淬火温度对40钨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 第61-64页 |
4.3.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61-62页 |
4.3.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2-64页 |
4.3.3 断口分析 | 第64页 |
4.4 钨含量对热处理钨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8页 |
4.4.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64-67页 |
4.4.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