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9-11页 |
第二章 相关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11-25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评价 | 第11-13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的产生 | 第11-12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的概念 | 第12-13页 |
·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13-19页 |
·国外学者关于战略评价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外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研究 | 第14-17页 |
·我国学者对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探索 | 第17-19页 |
·国内外学者对执行力的研究 | 第19-23页 |
·国外学者对执行力研究的起源 | 第19-20页 |
·国外学者对执行力概念的研究 | 第20页 |
·国外学者对执行力影响因素的总结 | 第20-21页 |
·国外学者对执行力建设的研究 | 第21页 |
·国内学者对执行力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1-22页 |
·国内学者对执行力建设的研究 | 第22-23页 |
·中国政府对执行力重要性的关注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执行力评价方法的构建 | 第25-39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的特征分析 | 第25-30页 |
·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的特点 | 第25-26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执行的特点 | 第26-28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属性具有双重性 | 第28-30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执行过程的理论模型构建 | 第30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执行力概念的分析与探讨 | 第30-34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执行力的定义 | 第30-31页 |
·科技管理组织体系中的执行力构成分析 | 第31-33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执行力的构成分析 | 第33-34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执行力评价方法探讨 | 第34-37页 |
·区域科技规划执行力评价模型建构 | 第34-35页 |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执行力定量评价标准和方法 | 第35-37页 |
·科技发展规划执行力定性评价标准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云南省‘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执行力评估 | 第39-70页 |
·"云南省‘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概况 | 第39-42页 |
·总体目标 | 第39页 |
·发展目标 | 第39-41页 |
·主要内容 | 第41-42页 |
·"云南省‘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执行现状与结果评估 | 第42-48页 |
·评估的重点 | 第42-43页 |
·执行结果评估方法 | 第43页 |
·评估结果 | 第43-46页 |
·总体目标实现程度及未来预期 | 第46页 |
·主要目标实现程度及未来预期 | 第46-47页 |
·"云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执行结果的基本判断 | 第47-48页 |
·"云南省‘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执行力评价 | 第48-56页 |
·评价方法 | 第48-49页 |
·科技资源的统筹投入力评价 | 第49-51页 |
·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控制力评价 | 第51-53页 |
·配套科技政策的制定实施力评价 | 第53-54页 |
·科技发展规划的修正提升力评价 | 第54-55页 |
·科技规划执行力的总体评价 | 第55-56页 |
·总执行力计算 | 第56页 |
·影响云南科技发展规划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 第56-66页 |
·全省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导致科技投入的目标难以实现 | 第56-57页 |
·各州市科技经费投入总量小且严重不平衡 | 第57-59页 |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低 | 第59-60页 |
·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 第60-61页 |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 第61-62页 |
·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 第62-63页 |
·县市科技工作普遍滞后 | 第63-64页 |
·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政策调控支撑体系亟待完善 | 第64页 |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不健全 | 第64页 |
·科技目标责任管理机制不完善和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64-65页 |
·全省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不足 | 第65-66页 |
·提升"云南省‘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 第66-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件 云南省"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 | 第74-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