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修订的背景考察 | 第18-27页 |
一、构建廉洁政治,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 第18-21页 |
(一)高压反腐态势下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效果 | 第18-20页 |
(二)全面从严治党与反腐倡廉党内法规逻辑统一 | 第20-21页 |
二、反腐倡廉党内法规自身建设科学化的需要 | 第21-27页 |
(一)微观层面:单项反腐倡廉法规内部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二)中观层面:反腐倡廉法规与法规间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三)宏观层面:反腐倡廉法规与国法间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修订的创新发展 | 第27-40页 |
一、塑造“不想腐”理念:《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 第27-30页 |
(一)面向全体党员,约束对象范围扩大 | 第27-28页 |
(二)重塑内容体系,凸显政党理论特色 | 第28页 |
(三)坚持正面倡导,提供行为规范标准 | 第28-29页 |
(四)道德激发自律,树立高尚执政追求 | 第29-30页 |
二、构筑“不能腐”围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第30-33页 |
(一)结构内容合理,符合法规制定要求 | 第30页 |
(二)突出六大纪律,重构党的纪律体系 | 第30-31页 |
(三)明确违纪行为主体,体现党纪党规特色 | 第31-32页 |
(四)增补违纪处分情形,细化相关规定 | 第32页 |
(五)明确违纪事实定位,量化违纪标准 | 第32-33页 |
三、形成“不敢腐”效应:《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 第33-37页 |
(一)明确巡视对象,突出巡视内容重点 | 第33-35页 |
(二)创新巡视方法,深化专项巡视规定 | 第35-36页 |
(三)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巡视成果运用 | 第36页 |
(四)健全领导体制,明确巡视主体责任 | 第36-37页 |
四、形成“不易腐”保障:《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 第37-40页 |
(一)重划监督体系,结构清晰明了 | 第37页 |
(二)明确监督原则,指导监督工作 | 第37-38页 |
(三)完善监督内容,增补监督情形 | 第38页 |
(四)多元监督主体,实现职责对应 | 第38-39页 |
(五)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果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修订的逻辑思路 | 第40-50页 |
一、坚持以党章为遵循,维护党章的权威 | 第40-42页 |
(一)从地位上来看,凸显了党章“上位法”功能 | 第40-41页 |
(二)从内容上来看,是党章规定的具体化 | 第41-42页 |
二、实现反腐倡廉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协调 | 第42-44页 |
(一)反腐倡廉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 | 第42页 |
(二)反腐倡廉法规严于国家反腐法律 | 第42-44页 |
三、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 第44-46页 |
(一)加强“自律”的正面倡导:立德教育 | 第44-45页 |
(二)强调“他律”的负面清单:惩处监督 | 第45-46页 |
四、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 第46-47页 |
(一)继承传统,传承宝贵遗产 | 第46-47页 |
(二)与时俱进,吸收实践新成果 | 第47页 |
五、坚持关键少数与全体党员结合 | 第47-50页 |
(一)抓好关键少数,突出党员领导干部 | 第47-48页 |
(二)覆盖全体党员,约束对象范围扩大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修订的价值意蕴 | 第50-57页 |
一、有利于明确反腐倡廉党内法规施行的职责定位 | 第50-53页 |
(一)明晰党委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 | 第50-51页 |
(二)明确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 | 第51-52页 |
(三)增强广大党员遵守法规的意识 | 第52-53页 |
二、有利于构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的良性发展系统 | 第53-54页 |
(一)完善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体系 | 第53页 |
(二)深化对依规治党规律的认识 | 第53-54页 |
(三)实现反腐倡廉法规建设与时俱进 | 第54页 |
三、有利于开创新一届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境界 | 第54-57页 |
(一)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纪律保证 | 第54-56页 |
(二)为四个全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