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罗道德义务思想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来源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西塞罗个人生平、所处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 第15-24页 |
2.1 西塞罗的生平简介 | 第15-17页 |
2.1.1 西塞罗的政治生涯 | 第15-16页 |
2.1.2 创建拉丁哲学的缘由 | 第16-17页 |
2.2 所处的历史和家庭背景 | 第17-20页 |
2.2.1 古罗马时期的历史演变 | 第17-18页 |
2.2.2 西塞罗家庭背景 | 第18-20页 |
2.3 西塞罗伦理思想的渊源 | 第20-24页 |
2.3.1 学园派和怀疑主义 | 第21页 |
2.3.2 伊壁鸠鲁学派 | 第21-22页 |
2.3.3 斯多葛学派 | 第22-24页 |
第3章 西塞罗的道德义务观 | 第24-42页 |
3.1 西塞罗道德义务定义及德性的表现和实质 | 第24-28页 |
3.1.1 道德义务的定义 | 第24-26页 |
3.1.2 德性的外在体现——道德之善 | 第26-27页 |
3.1.3 德性的内在实质——自然法 | 第27-28页 |
3.2 西塞罗的道德义务德性论 | 第28-33页 |
3.2.1 追求真知 | 第28-30页 |
3.2.2 正义 | 第30-31页 |
3.2.3 仁慈和慷慨 | 第31-32页 |
3.2.4 适当的行为 | 第32-33页 |
3.3 道德义务主体类型分类 | 第33-37页 |
3.3.1 公民个体道德义务 | 第33-36页 |
3.3.2 社会团体道德义务 | 第36页 |
3.3.3 国家道德义务 | 第36-37页 |
3.4 西塞罗的道德义务义利论 | 第37-42页 |
3.4.1 西塞罗的义利和谐思想 | 第38-40页 |
3.4.2 如何解决义与貌似之利冲突 | 第40-42页 |
第4章 西塞罗道德义务思想的影响和价值 | 第42-49页 |
4.1 西塞罗道德思想的影响 | 第43-45页 |
4.1.1 对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2 对政治政体和法律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 第45-49页 |
4.2.1 倡导义利合一、义利并重的价值观 | 第46-47页 |
4.2.2 培育道德共和国思想的意义 | 第47页 |
4.2.3 构筑个人高尚德性的价值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