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论我国行政问责及其制度建设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第二节 行政问责的相关概念第13-15页
        一、责任政府和政府责任第13-14页
        二、问责制和行政问责制第14-15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四节 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结构第16-18页
        一、基本思路第16页
        二、基本结构第16-18页
第二章 行政问责的基本理论第18-25页
    第一节 行政问责的基本原因第18-20页
        一、行政问责的理论正当性第18-19页
        二、行政问责的现实意义第19-20页
    第二节 行政问责的基本内容第20-21页
        一、行政问责的客体第20页
        二、行政问责的主体第20-21页
        三、行政问责的范围第21页
    第三节 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内涵第21-22页
        一、行政问责的程序规定第21-22页
        二、行政问责的责任体系第22页
        三、行政问责的后果承担第22页
    第四节 行政问责的原则第22-25页
        一、权责一致原则第22-23页
        二、归责原则第23页
        三、法定原则第23-24页
        四、公开原则第24-25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问责及其制度建设的现状第25-38页
    第一节 行政问责的现状第25-28页
        一、问责程序的不确定性第26-27页
        二、问责范围的单一性第27页
        三、问责主体的同体性第27页
        四、问责官员复出的非透明性第27-28页
    第二节 行政问责制的现状第28-31页
        一、中央问责制度的情况第28-29页
        二、地方问责制度的情况第29-30页
        三、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第三节 行政问责欠缺的主要原因第31-38页
        一、问责意识不足第31-33页
        二、权责划分不清第33-35页
        三、行政透明度不高第35-36页
        四、监督体系整体功能不强第36-37页
        五、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第37-38页
第四章 发达国家(地区)施行行政问责的经验第38-42页
    第一节 国家制度保障第38-40页
        一、权责清晰第38-39页
        二、司法问责第39页
        三、权力机关问责第39-40页
    第二节 异体监督充分第40-42页
        一、媒体监督到位第40页
        二、有效的公民参与第40-42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对策第42-52页
    第一节 规范行政问责 建设法治政府第42-43页
        一、确定问责客体和问责范围,增强可操作性第42页
        二、完善行政问责的程序,体现程序公正第42-43页
        三、构建行政问责的复出机制,发挥问责实效第43页
    第二节 深化政务公开 加强社会监督第43-46页
        一、强化行政问责的公民参与第43-45页
        二、保障新闻媒体的监督第45-46页
    第三节 明确权责划分 健全责任体系第46-48页
        一、明确党和行政机关的职责第46-47页
        二、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第47页
        三、明确岗位职责,杜绝混岗第47-48页
    第四节 强化人大问责权 增强民主监督实效第48-52页
        一、人大问责的理论依据第48-49页
        二、人大问责的形式和对象第49页
        三、人大问责的程序第49-50页
        四、人大及其常委会问责的完善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低端数码消费产品设计策略研究--以“山寨机”的市场崛起为例
下一篇:传播学视野下的新浪体育博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