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 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规范飞行员流动的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一、人力资源 | 第13-17页 |
(一) 资源 | 第13-14页 |
(二) 人力资源理论 | 第14-16页 |
(三) 人力资源配置理论 | 第16-17页 |
二、人才流动的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一) 人才流动的含义 | 第17页 |
(二) 人才流动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三) 人才流失的含义 | 第19页 |
(四) 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联系与区别 | 第19-20页 |
(五) 流动与稳定的关系 | 第20-21页 |
三、民航飞行人才的界定 | 第21-24页 |
(一) 民航飞行人才 | 第21页 |
(二) 民航飞行员职业特点 | 第21-24页 |
第三章 飞行员流动原因分析 | 第24-35页 |
一、民航飞行员供求失衡 | 第24-28页 |
(一) 民航快速发展 | 第24页 |
(二) 飞行员培训力量有限、培养机制不完善、发展速度落后 | 第24-27页 |
(三) 飞行员培训费用高、周期长、考核制度严格 | 第27页 |
(四) 通用航空发展滞后,无法提供后备飞行员保障 | 第27-28页 |
(五) 航空公司对规划预测能力不足,飞行员资源储备意识不强 | 第28页 |
二、飞行员流动原因的分析 | 第28-31页 |
(一) 明确飞行执照归个人所有 | 第28-29页 |
(二) 国有航空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 | 第29-31页 |
三、民航飞行员流动基本现状——以华东地区为例 | 第31-35页 |
(一) 以华东民航为例 | 第31-33页 |
(二) 飞行员流动基本现状 | 第33-34页 |
(三) 法律法规的缺失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规范飞行员流动的必要性 | 第35-40页 |
一、飞行员流动对国家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一) 航空运输业的地位 | 第35-36页 |
(二) 航空公司在航空运输业中的战略地位 | 第36-37页 |
二、飞行员流动对航空公司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一) 成本损失 | 第37-38页 |
(二) 飞行员流动对航空公司工作绩效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三、飞行员流动对其个人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规范飞行员流动的政策建议 | 第40-54页 |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飞行员流动 | 第40-43页 |
(一) 完善规章制度 | 第40-41页 |
(二) 以人为本制定法律法规 | 第41页 |
(三) 飞行员流动管理的基本原则 | 第41-43页 |
二、探索飞行员多元化培养途径 | 第43-47页 |
(一) 鼓励各种资金运作开办飞行学校、培训机构 | 第43-44页 |
(二) 多渠道引进飞行员 | 第44-45页 |
(三) 改进训练模式,缩短飞行员成长期 | 第45-46页 |
(四) 规范临时使用本公司以外的飞行员 | 第46页 |
(五) 适当延长飞行年限 | 第46-47页 |
(六) 发展通用航空 | 第47页 |
三、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 | 第47-49页 |
(一) 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 | 第48页 |
(二) 飞行员流动制度设计 | 第48-49页 |
四、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塑造良好企业文化 | 第49-54页 |
(一) 提高管理水平,合理规划 | 第49-50页 |
(二) 采取有效激励机制 | 第50-51页 |
(三) 合理分配工作量,实行人本管理 | 第51-52页 |
(四) 改善沟通渠道,构建良好企业文化 | 第52页 |
(五) 积极储备飞行人才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