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 | 第10-14页 |
1.1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 第10页 |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 第10-12页 |
1.3 无线技术相关术语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外3G业务应用进展 | 第14-22页 |
2.1 英国3G | 第15-17页 |
2.1.1 英国3G市场发展概况 | 第15页 |
2.1.2 英国3G市场发展背景 | 第15-16页 |
2.1.3 建网规模、资费与终端 | 第16-17页 |
2.2 日本3G | 第17-20页 |
2.2.1 日本3G运营商分析 | 第17-18页 |
2.2.2 日本3G发展经验 | 第18-20页 |
2.3 韩国3G | 第20-22页 |
2.3.1 韩国3G运营商分析 | 第20页 |
2.3.2 3G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和未来发展预测 | 第20-21页 |
2.3.3 韩国3G的成功经验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移动产业价值链 | 第22-28页 |
3.1 价值链 | 第22-24页 |
3.1.1 移动增值业务价值链现状 | 第22页 |
3.1.2 SP/AP/CP的价值链进一步细分 | 第22-23页 |
3.1.3 CP缺失—当前价值链的薄弱环节 | 第23-24页 |
3.2 3G价值链 | 第24-28页 |
3.2.1 2G与3G价值链区别 | 第24-25页 |
3.2.2 3G产业价值链分析 | 第25-26页 |
3.2.3 3G产业价值链的培育目标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国内移动通信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第28-37页 |
4.1 现有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强度分析 | 第28-31页 |
4.1.1 中国移动公司在移动通信发展中占有主导作用 | 第29页 |
4.1.2 “小灵通”业务抢占不少低端市场 | 第29页 |
4.1.3 综合分析 | 第29-31页 |
4.2 潜在的竞争者分析 | 第31-32页 |
4.3 供方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第32-34页 |
4.3.1 设备供应商 | 第32-33页 |
4.3.2 终端制造商 | 第33页 |
4.3.3 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 | 第33-34页 |
4.4 替代品威胁分析 | 第34-35页 |
4.4.1 固定电话与小灵通 | 第34页 |
4.4.2 卫星移动通信与数字集群 | 第34-35页 |
4.4.3 网络电话 | 第35页 |
4.5 买方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五章 中国移动SWOT分析 | 第37-44页 |
5.1 优势分析(strengths) | 第37-39页 |
5.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 第39-40页 |
5.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 第40-42页 |
5.4 威胁分析(threats) | 第42-44页 |
第六章 中国移动3G业务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 | 第44-51页 |
6.1 战略选择 | 第44-45页 |
6.2 战略实施 | 第45-51页 |
6.2.1 产品差异化 | 第46页 |
6.2.2 服务差异化 | 第46-47页 |
6.2.3 品牌差异化 | 第47页 |
6.2.4 建立面向客户的组织模式 | 第47-48页 |
6.2.5 主导产业链的前提下与各环节合作,尽可能降低终端和服务成本 | 第48-49页 |
6.2.6 采取合理渐进的建网方式,降低组网成本 | 第49页 |
6.2.7 培育新用户,开辟新用途,增加使用量,扩大市场需求总量 | 第49-50页 |
6.2.8 以攻为守,占据核心市场,保护现有市场占有率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