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发电机中交—交变频电源模块的研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交-交变频概述 | 第7-8页 |
1.2 电力电子电路的数字化控制技术 | 第8-10页 |
1.3 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概况 | 第10页 |
1.4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方案的选择 | 第10-11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要达到的性能参数 | 第11-13页 |
第2章 交-交变频基本原理分析 | 第13-18页 |
2.1 变频电路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2.2 输出正弦波电压的调制 | 第14-16页 |
2.3 无环流控制及有环流控制 | 第16-18页 |
第3章 硬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 第18-30页 |
3.1 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 第18-19页 |
3.2 晶闸管触发及保护 | 第19-22页 |
3.2.1 晶闸管触发方式 | 第19-20页 |
3.2.2 晶闸管触发保护电路 | 第20-22页 |
3.3 晶闸管触发同步信号采集电路 | 第22-23页 |
3.4 电压反馈采集电路 | 第23-25页 |
3.5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 第25-27页 |
3.6 电源电路 | 第27-28页 |
3.7 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28-30页 |
第4章 电压反馈控制策略的分析研究与仿真 | 第30-49页 |
4.1 控制要求概述及策略方案选择 | 第30-32页 |
4.2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32-36页 |
4.2.1 模糊集合 | 第32-33页 |
4.2.2 模糊关系和模糊矩阵 | 第33-34页 |
4.2.3 模糊矩阵的合成 | 第34页 |
4.2.4 模糊变换 | 第34-35页 |
4.2.5 模糊推理 | 第35-36页 |
4.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6-41页 |
4.3.1 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变量 | 第37-39页 |
4.3.2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 第39-40页 |
4.3.3 模糊控制查询表的建立 | 第40-41页 |
4.4 模糊控制算法仿真 | 第41-46页 |
4.4.1 模糊仿真推理系统设计 | 第42-45页 |
4.4.2 模糊仿真控制系统设计 | 第45-46页 |
4.5 输出电压比PI控制 | 第46-49页 |
4.5.1 PI控制原理 | 第46-47页 |
4.5.2 数字 PI调节 | 第47-49页 |
第5章 输出频率控制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 第49-52页 |
5.1 输出频率恒定的实现 | 第49-50页 |
5.2 输出频率误差原因分析 | 第50-51页 |
5.3 输出频率误差减小措施 | 第51-52页 |
第6章 控制程序的研究与设计 | 第52-59页 |
6.1 晶闸管触发控制 | 第52-56页 |
6.1.1 输入捕捉中断 | 第53-54页 |
6.1.2 输出比较中断 | 第54-56页 |
6.2 数字 PI调节流程图 | 第56-57页 |
6.3 步进电机模糊控制流程图 | 第57-58页 |
6.4 软件抗干扰技术 | 第58-59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59-63页 |
7.1 系统整体测试评估 | 第59-60页 |
7.2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7.3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电路原理图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