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桑植“打花灯”的传统形态与现代演变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7-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相关术语解释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桑植的文化生境 | 第13-23页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民族文化溯源 | 第15-19页 |
一、土家文化 | 第15-17页 |
二、汉文化和民家文化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民众信仰空间与"打花灯"的节日情境 | 第19-23页 |
一、民众信仰空间 | 第19-21页 |
二、"打花灯"的节日情境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打花灯"的传统形态 | 第23-48页 |
第一节 "打花灯"的源流 | 第23-25页 |
第二节 传统"打花灯"的仪式过程 | 第25-36页 |
一、"子妹灯"概说 | 第26-28页 |
二、传统"打花灯"的仪式过程 | 第28-33页 |
三、灯的象征阐释:灯神、日神、亮 | 第33-36页 |
第三节 传统"打花灯"的表演体系 | 第36-48页 |
一、装饰 | 第36-38页 |
二、舞蹈 | 第38-41页 |
三、花灯音乐 | 第41-48页 |
第三章 桑植"打花灯"的现代演变 | 第48-62页 |
第一节 "打花灯"传统元素的延续 | 第48-52页 |
一、节日情境及象征意义的延续 | 第49-50页 |
二、表演体系的传承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打花灯"仪式过程的演变状况 | 第52-56页 |
一、仪式的演变轨迹 | 第52-53页 |
二、"灯"和"神"的退位 | 第53-55页 |
三、民间展演的盛行 | 第55-56页 |
第三节 作为表演的"打花灯"在当代的生存状态 | 第56-62页 |
一、由诙谐走向审美的装饰 | 第57-58页 |
二、多样化和程式化的舞蹈 | 第58-60页 |
三、现代化的音乐表现方式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桑植"打花灯"现代演变之分析 | 第62-70页 |
第一节 社会结构因素 | 第62-65页 |
一、民众生活方式的变迁 | 第62-64页 |
二、民众信仰体系的转变 | 第64-65页 |
第二节 个体因素 | 第65-70页 |
一、花灯艺人 | 第65-66页 |
二、观众 | 第66-67页 |
三、文化官员和官方艺人 | 第67-70页 |
余论 | 第70-73页 |
一、"打花灯"面临的生存困境 | 第70-71页 |
二、"打花灯"的前景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