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艺术理论论文--艺术评论、欣赏论文

不是之是—从“意派”看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转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1页
    1.1 课题研究历史背景分析第9页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的第9-10页
    1.3 课题研究的特色第10-11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美学概述第11-20页
    2.1 中国哲学与美学第11-16页
        2.1.1 道家美学第11-13页
            2.1.1.1 道家美学思想概述第11-12页
            2.1.1.2 道家美学的本质第12页
            2.1.1.3 道家美学基础范畴第12-13页
        2.1.2 儒家美学第13-15页
            2.1.2.1 儒家美学概述第13-15页
            2.1.2.2 儒家美学核心范畴第15页
        2.1.3 小结第15-16页
    2.2 中国传统美学之核心范畴第16-18页
        2.2.1 生命审美第17页
        2.2.2 社会审美第17页
        2.2.3 艺术审美第17-18页
        2.2.4 小结第18页
    2.3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与影响第18-20页
第三章“意象”与“意境”第20-28页
    3.1 意象第20-24页
        3.1.1 象的美学演化第20-21页
        3.1.2 象思维是什么第21-22页
        3.1.3 意中之象第22-23页
        3.1.4 象中之意第23-24页
        3.1.5 意象的审美特征第24页
    3.2 意境第24-27页
        3.2.1 从意象走向意境第24-25页
        3.2.2 意境的构建第25-26页
        3.2.3 意境的审美特征第26-27页
    3.3 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不是之是”的意派第28-36页
    4.1 意派的发生发展第28-31页
        4.1.1 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意派早期发展和意相第28-29页
        4.1.2 80年代——“理性绘画”和意理第29-30页
        4.1.3 90年代——“极多主义”和意场第30-31页
    4.2 意派论的思想核心第31-32页
    4.3 同东方其他思维的相较——物派第32-33页
    4.4 “不是之是”第33-36页
第五章 中国传统美学的尴尬与化解第36-38页
    5.1 中国传统美学的尴尬第36页
    5.2 走出尴尬——化解第36-38页
第六章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作品册第42-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时间中无意识与当代艺术的叙事性取向
下一篇:校园BBS可定制爬虫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