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 | 第13-15页 |
1.2.1 模拟地震振动台的发展概况 | 第13页 |
1.2.2 动力基础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13-14页 |
1.2.3 动力基础理论计算方法在振动台基础设计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2.4 关于大型机器振动对厂房影响的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篇章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振动台基础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 第17-26页 |
2.1 振动台基础的设计原则 | 第17-19页 |
2.1.1 动力基础的主要形式 | 第17页 |
2.1.2 振动台基础的主要形式 | 第17-18页 |
2.1.3 振动台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及注意事项 | 第18-19页 |
2.2 振动台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2.2.1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驱动方式 | 第20-21页 |
2.2.2 模拟地震振动台的控制系统 | 第21-22页 |
2.3 在建振动台设计资料 | 第22-25页 |
2.3.1 振动台实验室厂房设计方案 | 第22页 |
2.3.2 振动台基础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2.3.3 振动台设备资料 | 第23-24页 |
2.3.4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 第24-25页 |
2.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础动力响应分析及对比 | 第26-42页 |
3.1 动力机器基础计算方法 | 第26-33页 |
3.1.1 力学模型与振动方程 | 第26-30页 |
3.1.2 作用力系分析 | 第30-32页 |
3.1.3 加速度频响曲线 | 第32-33页 |
3.2 Abaqus有限元模拟 | 第33-41页 |
3.2.1 运用Abaqus建立模型 | 第33-36页 |
3.2.2 基础动力响应分析 | 第36-37页 |
3.2.3 基础动力响应模拟结果 | 第37-40页 |
3.2.4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法和有限元法对比 | 第40-41页 |
3.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厂房动力响应有限元模拟 | 第42-61页 |
4.1 大型动力机器基础振动对厂房影响的研究动态 | 第42-43页 |
4.2 运用Abaqus对厂房建立模型 | 第43-44页 |
4.2.1 厂房建模时的简化 | 第43页 |
4.2.2 模型间的相互作用力 | 第43-44页 |
4.3 厂房动力响应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 第44-46页 |
4.3.1 振动台基础的三种振动情况 | 第44页 |
4.3.2 激振力加载区域 | 第44-45页 |
4.3.3 厂房控制点的选取 | 第45-46页 |
4.3.4 厂房动力响应时程分析方法 | 第46页 |
4.4 厂房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 第46-60页 |
4.4.1 沿X方向水平绕Z轴回转耦合振动 | 第46-51页 |
4.4.2 沿Z方向水平绕X轴回转耦合振动 | 第51-55页 |
4.4.3 沿垂直方向振动 | 第55-60页 |
4.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不同土介质条件下厂房的反应对比 | 第61-81页 |
5.1 引论 | 第61页 |
5.2 厂房模型模态分析及实际土层自振频率 | 第61-63页 |
5.2.1 厂房模型模态分析 | 第61-63页 |
5.3 基于文献[33]中土层参数下的厂房动力分析 | 第63-69页 |
5.3.1 文献[33]中土层主要参数及自振频率 | 第63-64页 |
5.3.2 厂房动力分析 | 第64-69页 |
5.4 基于软弱土层参数下的厂房动力分析 | 第69-73页 |
5.4.1 软弱地基主要参数及自振频率 | 第69-70页 |
5.4.2 厂房动力分析 | 第70-73页 |
5.5 基于三种土层参数下的厂房动力响应对比 | 第73-79页 |
5.5.1 沿X方向水平绕Z轴回转耦合振动 | 第73-75页 |
5.5.2 沿Z方向水平绕X轴回转耦合振动 | 第75-77页 |
5.5.3 沿垂直方向振动 | 第77-79页 |
5.6 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