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选题对象及时空范围 | 第10-11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第一章 明代大同镇长城概况 | 第16-25页 |
第一节 中国历史时期的长城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大同镇长城的分布与走向 | 第18-23页 |
第三节 大同镇长城周边自然地理环境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明代大同镇长城防御体系的组成及夯土方法特征 | 第25-42页 |
第一节 长城的建筑组成 | 第25-29页 |
一、城墙 | 第25-27页 |
二、敌台和敌楼 | 第27-28页 |
三、烽火台 | 第28-29页 |
四、其他防御设施 | 第29页 |
第二节 大同镇长城的城墙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大同镇长城的敌台、敌楼 | 第31-34页 |
一、形制 | 第31-33页 |
二、间距选择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大同镇长城的烽火台 | 第34-35页 |
第五节 大同镇长城夯土技术方法 | 第35-42页 |
一、夯土版筑材料 | 第35-36页 |
二、夯土版筑方法 | 第36-42页 |
第三章 明代大同镇长城与明“九边” | 第42-50页 |
第一节 明代“九边”制及其军事管理制度 | 第42-46页 |
第二节 大同镇长城在明“九边”中的军事地位 | 第46-50页 |
第四章 明代大同镇长城的政治经济影响 | 第50-57页 |
第一节 明代初期大同镇长城的政治经济影响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明代中期大同镇长城的政治经济影响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明代晚期大同镇长城的政治经济影响 | 第53-57页 |
第五章 明代大同镇长城的现存状况及保护修缮 | 第57-63页 |
第一节 大同镇长城保护与利用的现存问题 | 第57-60页 |
一、自然因素 | 第57-59页 |
1. 风雨侵蚀 | 第58页 |
2. 动植物的破坏 | 第58-59页 |
3. 地质现象、雷电的破坏 | 第59页 |
二、人为因素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大同镇长城的保护修缮相关问题 | 第60-63页 |
一、进行全面长城文物普查,将现存长城进行有效保护 | 第60页 |
二、对长城的修复需要科学和历史相结合 | 第60-61页 |
三、规范人为的生活生产活动,尤其是旅游和开发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