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改性活性氧化铝对水中磺胺甲噁唑的吸附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术语与缩略语表第7-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第12-13页
        1.1.2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危害第13页
            1.1.2.1 对微生物的影响第13页
            1.1.2.2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第13页
            1.1.2.3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13页
        1.1.3 磺胺类抗生素的性质第13-14页
        1.1.4 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第14页
    1.2 水中抗生素的去除方法第14-17页
        1.2.1 生物处理法第14-15页
        1.2.2 氯化法第15页
        1.2.3 高级氧化法第15-16页
        1.2.4 电化学处理法第16页
        1.2.5 膜处理技术第16-17页
        1.2.6 吸附法第17页
    1.3 主要吸附剂第17-18页
        1.3.1 活性氧化铝第17页
        1.3.2 骨炭第17-18页
        1.3.3 沸石第18页
        1.3.4 活性炭第18页
        1.3.5 其他吸附剂第18页
    1.4 水中磺胺类抗生素去除方法研究进展第18-19页
    1.5 本文研究思路第19-21页
2. 引言第21-22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2-28页
    3.1 实验材料第22页
    3.2 药品试剂第22页
    3.3 仪器设备第22-23页
    3.4 磺胺甲噁唑的HPLC分析测定第23页
    3.5 实验方法第23页
        3.5.1 溶液配制第23页
        3.5.2 吸附剂吸附量的计算第23页
        3.5.3 吸附剂的静态吸附试验第23页
        3.5.4 吸附剂的筛选第23页
    3.6 影响活性氧化铝吸附的因素第23-24页
        3.6.1 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23页
        3.6.2 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23-24页
        3.6.3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24页
    3.7 活性氧化铝的改性第24-25页
        3.7.1 酸改性第24页
        3.7.2 碱改性第24-25页
        3.7.3 盐改性第25页
        3.7.4 正交试验第25页
        3.7.5 复合改性方法第25页
    3.8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吸附特性研究第25-26页
        3.8.1 吸附动力学实验第25-26页
        3.8.2 吸附等温线实验第26页
        3.8.3 吸附热力学实验第26页
        3.8.4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机制探讨第26页
            3.8.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6页
            3.8.4.2 比表面积分析(BET)第26页
            3.8.4.3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6页
            3.8.4.4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26页
    3.9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方法研究第26-28页
        3.9.1 再生条件的选择第27页
            3.9.1.1 NaOH浓度的确定第27页
            3.9.1.2 固液比的确定第27页
            3.9.1.3 浸泡时间的确定第27页
        3.9.2 循环再生第27-2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8-48页
    4.1 吸附剂的筛选第28页
    4.2 影响活性氧化铝吸附的因素第28-30页
        4.2.1 反应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第28-29页
        4.2.2 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29页
        4.2.3 pH值对吸附的影响第29-30页
    4.3 活性氧化铝的改性第30-37页
        4.3.1 单种改性剂改性条件的确定第30-34页
            4.3.1.1 改性剂溶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4.3.1.2 改性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4.3.1.3 固液比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4.3.1.4 改性剂的筛选结果第33-34页
        4.3.2 活性氧化铝最佳改性条件确定第34-37页
            4.3.2.1 草酸改性正交实验第34-35页
            4.3.2.2 氯化铁改性正交实验第35页
            4.3.2.3 复合改性活性氧化铝正交试验结果第35-37页
            4.3.2.4 改性前后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效果比较第37页
    4.4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性能第37-43页
        4.4.1 吸附动力学第37-40页
        4.4.2 吸附等温线第40-41页
        4.4.3 吸附热力学第41-42页
        4.4.4 吸附反应活化能第42页
        4.4.5 吸附过程的分析第42-43页
    4.5 改性机制探讨第43-46页
        4.5.1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3-44页
        4.5.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第44页
        4.5.3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4-45页
        4.5.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第45-46页
    4.6 吸附剂的再生第46-48页
        4.6.1 再生剂条件选择第46-47页
        4.6.2 再生次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5. 讨论第48-49页
6.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介第5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农业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研究--以湖南农大为例
下一篇:酸析—铁碳微电解-MBR组合工艺处理制浆造纸废水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