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21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3-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 论文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9-21页 |
1. 重点 | 第19页 |
2. 难点 | 第19页 |
3. 创新点 | 第19-21页 |
一、城中村民主监督问题的概述 | 第21-30页 |
(一) 城中村村民自治相关内容概述 | 第21-23页 |
1. 城中村概念及发展特征 | 第21-22页 |
2. 村民自治的内涵 | 第22-23页 |
(二) 城中村民主监督的涵义 | 第23-27页 |
1. 民主监督的概念解析 | 第23-24页 |
2. 民主监督的参与群体 | 第24-25页 |
3. 民主监督与城中村村民自治各个环节的关系 | 第25-27页 |
4. 城中村民主监督的特点 | 第27页 |
(三) 加强城中村民主监督的现实作用 | 第27-30页 |
1. 保证城中村整体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 第27-28页 |
2. 转变城中村在城市中形象的必要举措 | 第28页 |
3.保障城中村集体经济利益的有效方式 | 第28-29页 |
4.防止村干部对基层政治权力滥用的现实手段 | 第29-30页 |
二、石家庄D村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0-40页 |
(一) 石家庄D村历史及政治发展进程 | 第30-31页 |
(二) 城中村D村民主监督存在的具体问题 | 第31-36页 |
1. 民主监督的参与程度不高 | 第31-32页 |
2. 对于村委会日常管理和村干部行为的监督不力 | 第32-33页 |
3. 村务公开节形式化特征明显 | 第33-34页 |
4. 民主评议的实际效果较低 | 第34-35页 |
5. 缺乏专门针对城中村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效监督 | 第35-36页 |
(三) 城中村民主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1. 村民民主监督所需政治素养与权力观念的缺失 | 第36-37页 |
2. 家族关系与脉络带来的的负效应 | 第37-38页 |
3. 民主监督制度不完善造成监督主客体力量失衡 | 第38-39页 |
4. 经济因素对城中村民主监督的制约 | 第39-40页 |
三、城中村民主监督体系的构建及监督方式的创新 | 第40-50页 |
(一) 城中村民主监督体系的构建 | 第40-45页 |
1. 提升村民自身监督能力与政治参与水平 | 第40-42页 |
2. 进一步优化城中村监督机构的履职能力 | 第42-43页 |
3.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城中村民主监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第43-44页 |
4. 重视青年在城中村民主监督中的特殊作用 | 第44页 |
5. 有效利用城中村外部监督力量的监督功效 | 第44-45页 |
(二) 当前城中村民主监督方式的创新 | 第45-50页 |
1.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 第45页 |
2. 将家族文化的负效应转变为城中村民主监督的正能量 | 第45-46页 |
3. 因地制宜的设计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运行模式 | 第46页 |
4. 落实针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的二次监督 | 第46-47页 |
5. 健全城中村重大事务的档案管理 | 第47-48页 |
6. 创新街道办在城中村问题上的工作方法 | 第48页 |
7. 开展行之有效的区级巡视与监督工作 | 第48-49页 |
8. 建立新闻媒体基层定期走访制度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