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学各论论文--头部及神经外科学论文--周围神经论文

经皮微球囊压迫家兔三叉神经半月节后组织学与乙酰胆碱酯酶的改变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0页
一、材料和方法第10-14页
    (一) 材料与仪器第10-11页
        1. 实验动物第10页
        2. 主要试剂和药品第10-11页
    (二) 实验方法第11-14页
        1. 建立经皮微球囊压迫家兔三叉神经半月节损伤模型第11页
        2.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家兔三叉神经半月节第11-12页
        3. 常规饲养家兔,定期处死取三叉神经第12页
        4. 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组织HE染色第12页
        5. 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第12-13页
        6. 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细胞直径的测量第13页
        7. 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组织中AChE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行定量测定第13页
        8. 统计学处理第13-14页
二、实验结果第14-21页
    (一) 建立经皮微球囊压迫家兔三叉神经半月节损伤模型第14-17页
    (二) 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组织学改变及神经细胞直径的动态变化第17-19页
    (三) 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组织AChE的改变第19-21页
三、分析与讨论第21-28页
    (一) 三叉神经痛的概述第21-22页
        1.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调查第21页
        2.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第21页
        3.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第21-22页
    (二) 经皮微球囊半月节压迫术的优势及发展第22-23页
        1. 开颅微血管减压术的风险与局限性第22页
        2. 经皮微球囊半月节压迫术的操作方法第22页
        3. 经皮微球囊半月节压迫术的优点第22-23页
        4.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与其他穿刺术的比较第23页
    (三)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理的研究背景第23-24页
        1. 临床研究现状第23页
        2. 基础研究的进展第23-24页
    (四) 本研究中的发现及相关分析和讨论第24-28页
        1. PBC术后家兔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形态学变化第24页
        2. PBC术后家兔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细胞直径的变化第24-25页
        3. PBC术后家兔三叉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形态学改变呈现分离现象第25页
        4. 乙酰胆碱酯酶在神经系统的损伤与修复方面的作用第25-26页
        5. PBC术后家兔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改变第26页
        6. PBC术后AChE含量的改变对研究和指导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意义第26-28页
结论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2页
致谢第32-33页
文献综述第33-37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AC中AP接入负载均衡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前后随机轮DES算法的智能卡DPA攻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