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解释、案例论文

“郭某”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评析--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3页
第一章 案情概要第13-18页
    1.1 基本案情第13-14页
    1.2 法庭审理情况第14-18页
        1.2.1 法庭调查第14-15页
        1.2.2 法院对代理意见的认定第15-16页
        1.2.3 法院宣判第16-18页
第二章 争议焦点第18-25页
    2.1 车辆的实际所有人郭某是否应当成为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第18-19页
        2.1.1 肯定的主张第18页
        2.1.2 否定的主张第18-19页
    2.2 车辆登记所有人刘某某是否应当成为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第19-20页
        2.2.1 肯定的主张第19页
        2.2.2 否定的主张第19-20页
    2.3 驾驶人张某某的驾车行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第20-21页
        2.3.1 肯定的主张第20页
        2.3.2 否定的主张第20-21页
    2.4 养生馆是否应当成为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第21-22页
        2.4.1 肯定的主张第21页
        2.4.2 否定的主张第21-22页
    2.5 夜宵摊老板杨某某是否应当成为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第22-23页
        2.5.1 肯定的主张第22-23页
        2.5.2 否定的主张第23页
    2.6 保险公司是否应对乘车人陈某某赔付交强险第23-25页
        2.6.1 肯定的主张第23-24页
        2.6.2 否定的主张第24-25页
第三章 法理分析第25-49页
    3.1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涵义及构成要件第25-28页
        3.1.1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涵义第25-26页
        3.1.2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第26-28页
    3.2 判断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理论基础第28-30页
        3.2.1 危险控制理论第28-29页
        3.2.2 风险分散理论第29页
        3.2.3 报偿理论第29-30页
        3.2.4 最佳买受人理论第30页
    3.3 比较法上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考察第30-33页
        3.3.1 机动车所有人为赔偿责任主体第30-31页
        3.3.2 机动车驾驶人为赔偿责任主体第31-32页
        3.3.3 机动车所有人与驾驶人共同为赔偿责任主体第32页
        3.3.4“运行供用者”为赔偿责任主体第32-33页
    3.4 我国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立法演变及司法困境第33-40页
        3.4.1 认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立法的演变第33-37页
        3.4.2 损害赔偿责任主体司法认定的困惑第37-40页
    3.5 完善认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立法的建议第40-49页
        3.5.1 统一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称谓第40-42页
        3.5.2 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二元论”判断标准第42-46页
        3.5.3 完善“第三人”的认定标准第46-49页
研究结论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风险感知对旅游保险购买决策的影响
下一篇:娄底市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