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第一章 下腰椎小关节角度、形态及其对称性与青年非特异性下腰痛关系的CT研究 | 第19-38页 |
前言 | 第19-20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0页 |
1.2 检查设备及方法 | 第20页 |
1.3 图像分析 | 第20-21页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21-22页 |
2 结果 | 第22-31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22页 |
2.2 小关节角度的比较 | 第22-24页 |
2.3 小关节方向性的比较 | 第24-25页 |
2.4 小关节形态比较 | 第25-28页 |
2.5 小关节角度与形态对称性的比较 | 第28-31页 |
3. 讨论 | 第31-35页 |
3.1 腰椎小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 | 第31-32页 |
3.2 小关节的方向性及分型 | 第32-33页 |
3.3 小关节异常与腰椎疾患的关系 | 第33-34页 |
3.4 小关节不对称引起下腰痛的病理机制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第二章 小关节对称性对运动负荷前后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ADC值、FA变化的影响 | 第38-65页 |
前言 | 第38-39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39页 |
1.2 MR扫描方法及参数 | 第39页 |
1.3 观测指标 | 第39-41页 |
1.4 统计方法 | 第41-42页 |
2 结果 | 第42-52页 |
2.1 腰椎间盘Pfirrminn分级结果 | 第42页 |
2.2 小关节的对称性 | 第42-43页 |
2.3 椎间盘运动负荷前后ADC、FA值的比较 | 第43-48页 |
2.4 小关节对称性对椎间盘运动负荷前后ADC值、FA值变化的影响 | 第48-52页 |
3 讨论 | 第52-59页 |
3.1 椎间盘的营养代谢 | 第52页 |
3.2 评价椎间盘扩散能力的影像学技术 | 第52-53页 |
3.3 MR扩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及应用 | 第53-56页 |
3.4 力学载荷对椎间盘扩散特征的影响 | 第56-58页 |
3.5 小关节对称性对运动负荷前后腰椎间盘MR扩散特征变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4 结论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第三章 小关节对称性对腰椎运动负荷前后椎间盘髓核及小关节软骨T2值变化的影响 | 第65-87页 |
前言 | 第65-66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66-71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66页 |
1.2 MR扫描方法及参数 | 第66-67页 |
1.3 观测指标 | 第67-71页 |
1.4 统计方法 | 第71页 |
2 结果 | 第71-78页 |
2.1 小关节的对称性 | 第71-73页 |
2.2 运动负荷前后腰椎间盘T2值的变化以及小关节对称性对其的影响 | 第73-76页 |
2.3 运动负荷前后小关节软骨T2值的变化以及小关节对称性对其的影响 | 第76-78页 |
3 讨论 | 第78-82页 |
3.1 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的解剖及生理 | 第78-79页 |
3.2 T2mapping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 第79-81页 |
3.3 运动负荷对椎间盘髓核及小关节软骨的影响 | 第81页 |
3.4 小关节对称性对运动负荷前后腰椎间盘、小关节软骨T2值变化的影响 | 第81-82页 |
4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全文总结 | 第87-89页 |
综述 | 第8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