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海南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作者简历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第17-18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8-19页
        1.3.1 研究目标第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1-33页
    2.1 自然地理条件第21-22页
        2.1.1 位置范围第21页
        2.1.2 地形地貌第21-22页
    2.2 区域地质背景第22-24页
        2.2.1 地层第22-23页
        2.2.2 构造第23-24页
    2.3 地质环境条件第24-27页
        2.3.1 水文地质条件第24-26页
        2.3.2 工程地质条件第26-27页
    2.4 资源环境现状第27-33页
        2.4.1 资源现状第27-30页
        2.4.2 环境现状第30-33页
第三章 海南岛资源环境单要素承载力专题评价第33-106页
    3.1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第33-54页
        3.1.1 技术路线第33-34页
        3.1.2 海南岛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与功能区划第34-46页
        3.1.3 农业用地人口承载力评价第46-48页
        3.1.4 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评价第48-49页
        3.1.5 生态用地人口承载力评价第49-51页
        3.1.6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综合评价第51-54页
    3.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第54-63页
        3.2.1 技术路线第54-55页
        3.2.2 海南岛水资源分区第55-56页
        3.2.3 水资源总量评价第56-58页
        3.2.4 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第58-61页
        3.2.5 海南岛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第61-63页
    3.3 地质遗迹资源承载力评价第63-74页
        3.3.1 技术路线第63-64页
        3.3.2 评价方法第64-67页
        3.3.3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67-74页
    3.4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第74-85页
        3.4.1 技术路线第74-75页
        3.4.2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第75-80页
        3.4.3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第80-83页
        3.4.4 地质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第83-85页
    3.5 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第85-99页
        3.5.1 技术路线第85-86页
        3.5.2 评价方法第86-89页
        3.5.3 农业用地土壤环境容量第89-92页
        3.5.4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容量第92-95页
        3.5.5 生态用地土壤环境容量第95-98页
        3.5.6 海南岛土壤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第98-99页
    3.6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第99-106页
        3.6.1 技术路线第99-100页
        3.6.2 水环境容量计算第100-104页
        3.6.3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第104-106页
第四章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与国土区划第106-117页
    4.1 人口承载力评价第106-107页
    4.2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第107-110页
        4.2.1 评价方法第107-108页
        4.2.2 评价过程第108-109页
        4.2.3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109-110页
    4.3 海南岛国土空间区划第110-117页
        4.3.1 主体功能区划第110-115页
        4.3.2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海南岛国土空间红线划定第115-11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117-120页
    5.1 主要结论第117-119页
    5.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119页
    5.3 存在的不足与建议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有机碳对潜流带氮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外源褪黑素对水稻镉毒害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