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小波变换 | 第10-11页 |
1.3 剪切波变换及其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多尺度图像融合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5 图像融合的评价体系 | 第13-18页 |
1.5.1 图像的主观评价方法 | 第13-14页 |
1.5.2 图像的客观评价分析 | 第14-18页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基于快速FOURIER变换的剪切波的构造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构造剪切波的一些预备函数及其性质 | 第20-28页 |
2.3 连续剪切波变换 | 第28-29页 |
2.4 锥面以及低频上的剪切波 | 第29页 |
2.5 剪切波变换的离散化 | 第29-31页 |
2.6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剪切波变换 | 第31-32页 |
2.7 小结 | 第32-33页 |
3 结合区域特性的有限离散剪切波图像融合 | 第33-44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有限离散剪切波变换 | 第34-36页 |
3.3 图像融合策略 | 第36-39页 |
3.3.1 低频融合策略 | 第37-39页 |
3.3.2 高频融合策略 | 第39页 |
3.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3.4.1 在传统融合策略下采用不同变换域的融合结果比较 | 第39-41页 |
3.4.2 不同文献的融合算法比较 | 第41-42页 |
3.5 小结 | 第42-44页 |
4 基于不同变换域的多源灰度图像融合 | 第44-64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不同的变换域 | 第45-48页 |
4.2.1 小波变换(SWT) | 第45页 |
4.2.2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 | 第45-46页 |
4.2.3 非抽样双树复小波变换(UDTCWT) | 第46-47页 |
4.2.4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 | 第47-48页 |
4.2.5 有限离散剪切波变换(FDST) | 第48页 |
4.3 图像融合步骤 | 第48-49页 |
4.4 图像融合策略 | 第49-59页 |
4.4.1 第一种图像融合策略 | 第50-51页 |
4.4.2 第二种图像融合策略 | 第51-52页 |
4.4.3 第三种图像融合策略 | 第52-55页 |
4.4.4 第四种图像融合策略 | 第55-59页 |
4.5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比较 | 第59-63页 |
4.5.1 不同变换域下同一融合策略的融合结果比较 | 第59-61页 |
4.5.2 同一变换域下不同融合策略的融合结果比较 | 第61页 |
4.5.3 不同文献算法的融合结果比较 | 第61-63页 |
4.6 小结 | 第63-6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5.2 准备研究的问题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