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古代戏曲论文

《六十种曲》作品中的宿命观念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21页
    一、研究意义、现状及方法第9-13页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页
    二、《六十种曲》中体现宿命观念的剧目第13-21页
第一章 宿命观念发生之情境第21-37页
    第一节 宿命现象的出现时间第21-23页
    第二节 宿命现象的预示方式第23-37页
        一、神祇告知第23-26页
        二、占卜、相术第26-29页
        三、梦境第29-31页
        四、征兆第31-33页
        五、谚语、俗语第33-37页
第二章 宿命观念的主要体现第37-47页
    第一节 科考、仕途第37-39页
    第二节 婚姻、子女第39-43页
    第三节 人生结局第43-47页
第三章 宿命观念与情节结构第47-61页
    第一节 宿命观念对情节结构的推动作用第47-53页
        一、点化题目,揭示主题第47-49页
        二、暗示剧情,画龙点睛第49-51页
        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第51-53页
    第二节 宿命观念对情节结构的阻碍作用第53-56页
    第三节 宿命观念与“大团圆”结局第56-61页
第四章 宿命观念与人物性格塑造第61-69页
    第一节 知命者之性格第61-65页
    第二节 不知命者之性格第65-66页
    第三节 宿命观念对塑造人物性格之作用第66-69页
第五章 宿命观念生成之原因第69-87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渗透第69-75页
        一、儒家命运观第69-72页
        二、佛教命运观第72-73页
        三、道教命运观第73-75页
    第二节 剧作家的创作动机第75-83页
        一、明代士人的宿命观第75-77页
        二、佛、道对剧作家命运观之影响第77-80页
        三、非“奇”不传的传奇创作传统第80-83页
    第三节 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第83-87页
结语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绛县古戏台调查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蒲剧发展研究(197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