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1 水资源承载力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水资源承载力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3 水足迹理论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2.4 水足迹理论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2、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6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2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1.2 气象概况 | 第20-21页 |
2.1.3 水文地质 | 第21-22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4页 |
2.2.1 人口及分布 | 第22-23页 |
2.2.2 土地利用 | 第23页 |
2.2.3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第24-26页 |
2.3.1 地表水引水工程 | 第24-25页 |
2.3.2 地下水供水工程 | 第25-26页 |
3、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36页 |
3.1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26-28页 |
3.1.1 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 第26页 |
3.1.2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 第26-27页 |
3.1.3 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理论 | 第27-28页 |
3.2 水足迹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3.2.1 虚拟水的概念 | 第28页 |
3.2.2 水足迹的概念 | 第28页 |
3.2.3 虚拟水与水足迹的区别与联系 | 第28-29页 |
3.3 水足迹的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3.3.1 农作物产品水足迹计算 | 第29-30页 |
3.3.2 动物产品水足迹计算 | 第30页 |
3.3.3 工业及三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足迹计算 | 第30页 |
3.4 建立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6页 |
3.4.1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0-31页 |
3.4.2 基于水足迹理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6页 |
4、黑河中游地区水足迹的计算和预测 | 第36-42页 |
4.1 水足迹的计算 | 第36-38页 |
4.1.1 农作物产品历年水足迹计算结果 | 第36页 |
4.1.2 动物产品历年水足迹计算结果 | 第36-37页 |
4.1.3 研究区域历年水足迹计算 | 第37-38页 |
4.2 水足迹的预测 | 第38-42页 |
4.2.1 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4.2.2 研究区域预测水平年水足迹预测值 | 第41-42页 |
5、基于水足迹理论的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 第42-64页 |
5.1 水资源系统评价指标 | 第42-48页 |
5.1.1 降水量 | 第42-43页 |
5.1.2 蒸发量 | 第43-44页 |
5.1.3 径流量 | 第44-45页 |
5.1.4 水资源量 | 第45-47页 |
5.1.5 水质状况 | 第47-48页 |
5.2 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评价指标 | 第48-51页 |
5.2.1 农业用水定额 | 第48-49页 |
5.2.2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第49-50页 |
5.2.3 第三产业增加值用水量 | 第50页 |
5.2.4 生态环境用水比例 | 第50-51页 |
5.3 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 | 第51-60页 |
5.3.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第51-58页 |
5.3.2 水资源可利用量 | 第58-59页 |
5.3.3 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 第59页 |
5.3.4 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59-60页 |
5.4 水资源承载力提高对策 | 第60-64页 |
5.4.1 走节水型农业道路,压缩农业用水量 | 第60-61页 |
5.4.2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低耗水产业 | 第61页 |
5.4.3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推广城市节水器具 | 第61页 |
5.4.4 完善已有的水价形成机制,明晰水权交易制度 | 第61-62页 |
5.4.5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流域管理法律体系 | 第62-64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