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府煤的分级热溶及其热溶物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 | 第11-13页 |
1.1.1 煤炭资源储量 | 第11-12页 |
1.1.2 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 第12页 |
1.1.3 神府煤资源的主要概况 | 第12-13页 |
1.2 煤的热溶概况 | 第13-19页 |
1.2.1 煤热溶机理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2 影响煤热溶过程的因素 | 第15-19页 |
1.2.2.1 煤种对热溶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2.2 抽提溶剂对热溶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2.3 抽提温度对热溶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 配煤炼焦概况 | 第19-21页 |
1.3.1 煤的黏结性 | 第19-20页 |
1.3.1.1 黏结机理 | 第19-20页 |
1.3.1.2 溶剂抽提对黏结性的影响 | 第20页 |
1.3.2 煤的成焦机理 | 第20-21页 |
1.3.3 提高焦炭质量的措施 | 第21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33页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3-25页 |
2.1.1 实验煤样 | 第23-24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2.3.1 煤的连续热溶 | 第25-27页 |
2.3.2 煤的间歇式热溶 | 第27-28页 |
2.3.2.1 煤的间歇式大釜热溶 | 第27页 |
2.3.2.2 煤的间歇式超声釜热溶 | 第27-28页 |
2.3.3 煤的干锅焦实验 | 第28-30页 |
2.4 焦炭的质量分析 | 第30页 |
2.4.1 粒焦反应性的测定(PRI) | 第30页 |
2.4.2 焦炭反应后强度测定(PSR) | 第30页 |
2.4.3 焦炭显微强度得测定(MSI0.2) | 第30页 |
2.5 表征分析 | 第30-33页 |
2.5.1 热重分析(TG-DTG) | 第30-31页 |
2.5.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1页 |
2.5.3 元素分析 | 第31页 |
2.5.4 动态粘弹性测量 | 第31页 |
2.5.5 粘结指数的测量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煤样热溶性能研究 | 第33-61页 |
3.1 连续式热溶 | 第33-37页 |
3.1.1 温度对热溶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2 溶剂对热溶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 超声釜间歇式热溶 | 第37-38页 |
3.3 热溶产物的性能表征 | 第38-46页 |
3.3.1 元素分析 | 第38-39页 |
3.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6页 |
3.3.2.1 不同温度热溶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1页 |
3.3.2.2 不同溶剂热溶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43页 |
3.3.2.3 间歇式热溶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6页 |
3.4 热重分析 | 第46-52页 |
3.4.1 神府原煤的热重分析 | 第46-47页 |
3.4.2 热溶产物的热重分析 | 第47-52页 |
3.5 热溶产物的粘结性(G)分析 | 第52-55页 |
3.6 神府原煤和热溶产物的粘弹性分析 | 第55-61页 |
3.6.1 神府原煤的粘弹性研究 | 第55-57页 |
3.6.2 轻质热溶物的粘弹性分析 | 第57-59页 |
3.6.3 重质热溶物的粘弹性分析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热溶物的配煤炼焦 | 第61-75页 |
4.1 配煤炼焦方案 | 第62-63页 |
4.2 配入不同温度热溶产物对焦炭性能影响 | 第63-66页 |
4.3 配入不同溶剂热溶产物对焦炭性能影响 | 第66-69页 |
4.4 超声反应釜热溶产物的配煤炼焦 | 第69-7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本文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