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 风力发电技术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风力发电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3.1 国外风力发电的情况 | 第12-13页 |
1.3.2 我国的风力发电情况 | 第13-14页 |
1.3.3 我国风力发电所面临的问题 | 第14页 |
1.4 低压穿越的必要性及要求 | 第14-15页 |
1.4.1 低电压穿越及其研究必要性 | 第14-15页 |
1.4.2 低电压穿越基本要求 | 第15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第2章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理论 | 第18-28页 |
2.1 风力机的基本原理及运行特性 | 第18-20页 |
2.1.1 风力机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2.1.2 风力机组的运行区域及特性 | 第19-20页 |
2.2 双馈发电机的基本理论及数学模型 | 第20-25页 |
2.2.1 双馈发电机的运行原理 | 第20-21页 |
2.2.2 双馈发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2.3 坐标变换理论 | 第23-24页 |
2.2.4 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双馈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3 双馈发电机功率平衡及能量流动关系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28-48页 |
3.1 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研究 | 第28-31页 |
3.1.1 最大风能捕获机理 | 第28-29页 |
3.1.2 仿真分析 | 第29-31页 |
3.2 风力机的恒功率输出控制研究 | 第31-37页 |
3.2.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1-35页 |
3.2.2 仿真分析 | 第35-37页 |
3.3 转子侧变换器的设计 | 第37-41页 |
3.3.1 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37-39页 |
3.3.2 调节器的设计 | 第39-41页 |
3.4 网侧变换器的设计 | 第41-46页 |
3.4.1 数学模型及其控制方法 | 第41-44页 |
3.4.2 网侧变换器调节器的设计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运行 | 第48-58页 |
4.1 发电运行的实现 | 第48-56页 |
4.1.1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8-52页 |
4.1.2 仿真分析 | 第52-56页 |
4.2 有功无功解耦仿真 | 第56-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压穿越控制实现 | 第58-74页 |
5.1 电压跌落时双馈发电机的故障响应特性 | 第58-60页 |
5.2 不同电压跌落幅值情况下双馈发电机的故障响应特性 | 第60-63页 |
5.3 电网电压小幅度跌落的低压穿越方案 | 第63-66页 |
5.4 电网电压大幅度跌落时低压穿越方案 | 第66-73页 |
5.4.1 撬棒电路的分类 | 第66-67页 |
5.4.2 转子侧撬棒电路投切时刻对系统故障响应的影响 | 第67-69页 |
5.4.3 不同的撬棒电路旁路电阻阻值对系统故障的影响 | 第69-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