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德秀《四书集编》理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3页 |
0.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0.3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第11页 |
0.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真德秀学术背景及《四书集编》之成书 | 第13-17页 |
1.1 真德秀学术背景 | 第13-15页 |
1.1.1 南宋理学概况 | 第13页 |
1.1.2 真德秀理学渊源 | 第13-15页 |
1.2 《四书集编》之成书 | 第15-16页 |
1.2.1 成书条件 | 第15页 |
1.2.2 编纂缘由及成书时间 | 第15-16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四书集编》之理气论 | 第17-23页 |
2.1 太极与理 | 第17-18页 |
2.2 理与气 | 第18-20页 |
2.2.1 理气不相离 | 第18-19页 |
2.2.2 理醇而气杂 | 第19-20页 |
2.3 理一分殊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四书集编》之心性论 | 第23-31页 |
3.1 性之说 | 第23-26页 |
3.1.1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 第23-24页 |
3.1.2 性与情 | 第24-26页 |
3.2 心之说 | 第26-29页 |
3.2.1 心之本体 | 第26-27页 |
3.2.2 人心与道心 | 第27-29页 |
3.3 心统性情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四书集编》之工夫论 | 第31-43页 |
4.1 以 “主一、主静”之敬为核心 | 第31-34页 |
4.1.1 “主一”说 | 第32-33页 |
4.1.2 “主静”说 | 第33-34页 |
4.2 以致知、诚意为基点 | 第34-38页 |
4.2.1 致知 | 第35-37页 |
4.2.2 诚意 | 第37-38页 |
4.3 以知行关系为内在结构 | 第38-41页 |
4.3.1 两大工夫类型 | 第38-39页 |
4.3.2 两大工夫类型的关系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