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高效抗积炭钙钛矿负载Ni催化剂用于甲烷重整制氢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前言第9-10页
        1.1.1 能源与环境概述第9-10页
        1.1.2 氢能概述第10页
        1.1.3 天然气概述第10页
    1.2 甲烷的工业应用第10-14页
        1.2.1 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SRM)第11-12页
        1.2.2 甲烷部分氧化(POM)第12-13页
        1.2.3 甲烷自热重整制氢(ATR)第13页
        1.2.4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DRM)第13-14页
    1.3 甲烷重整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第14-17页
        1.3.1 甲烷重整反应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第14页
        1.3.2 甲烷重整反应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第14-16页
        1.3.3 催化剂积炭机理研究第16-17页
    1.4 钙钛矿概述第17-18页
    1.5 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现状第18-19页
    1.6 等离子体研究现状第19-20页
        1.6.1 等离子体简介第19页
        1.6.2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第19-20页
    1.7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2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2-28页
    2.1 催化剂制备第22页
    2.2 实验所用主要的化学试剂第22页
    2.3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第22-23页
    2.4 催化活性评价第23-25页
        2.4.1 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催化活性评价第23-24页
        2.4.2 甲烷干气重整反应催化活性评价第24-25页
    2.5 催化剂样品物性表征第25-28页
        2.5.1 X射线衍射第25-26页
        2.5.2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第26页
        2.5.3 H2程序升温还原第26页
        2.5.4 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的测定第26页
        2.5.5 H_2程序升温脱附第26-27页
        2.5.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第27页
        2.5.7 扫描电镜第27页
        2.5.8 透射电镜第27-28页
第3章 等离子体处理不同方法制备的Ni/LaFeO_3催化剂用于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第28-42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催化剂的制备第28-30页
        3.2.1 催化剂载体的制备第28-29页
        3.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9-30页
        3.2.3 未等离子处理催化剂的制备第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41页
        3.3.1 催化剂性能测试第30-31页
        3.3.2 催化剂在 800 ℃的稳定性评价第31-33页
        3.3.3 催化剂形貌分析第33-34页
        3.3.4 催化剂抗积炭性能分析第34-35页
        3.3.5 催化剂孔道结构分析第35-36页
        3.3.6 催化剂物相分析第36-39页
        3.3.7 催化剂化学吸附分析第39-40页
        3.3.8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分析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LaNiO_3@SiO_2用于甲烷干气重整反应第42-57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催化剂的制备第42-43页
        4.2.1 水热法制备LaNiO_3立方体第42-43页
        4.2.2 不同壳层厚度核壳LaNiO_3@SiO_2的制备第43页
        4.2.3 参比催化剂的制备第4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3-55页
        4.3.1 新鲜催化剂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43-44页
        4.3.2 催化剂不同温度反应活性分析第44-46页
        4.3.3 催化剂稳定性分析第46-48页
        4.3.4 催化剂积炭分析第48-49页
        4.3.5 还原及使用后催化剂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49-51页
        4.3.6 催化剂物相分析第51-52页
        4.3.7 催化剂孔道结构分析第52-53页
        4.3.8 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还原分析第53-54页
        4.3.9 催化剂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体晶型对被负载金属氧化物分散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微波下ZnCl2溶液中NiCl2催化纤维素制备5-H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