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6-19页 |
文献综述一 | 第19-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文献综述二 | 第2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前言 | 第41-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3-58页 |
1 材料 | 第43-48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1.1.1 短期干预实验动物 | 第43页 |
1.1.2 长期动态干预实验动物 | 第43页 |
1.2 实验分组 | 第43-45页 |
1.2.1 短期干预实验分组 | 第43-44页 |
1.2.2 长期动态干预实验分组 | 第44-45页 |
1.3 仪器与试剂 | 第45-47页 |
1.3.1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1.3.2 主要试剂 | 第46-47页 |
1.4 桂枝汤的制备 | 第47-48页 |
2 技术路线 | 第48-49页 |
2.1 短期干预实验技术路线 | 第48-49页 |
2.2 长期动态干预实验技术路线 | 第49页 |
3 方法 | 第49-58页 |
3.1 实验动物处理与方法步骤 | 第49-50页 |
3.1.1 小鼠取材与检测 | 第49-50页 |
3.1.1.1 短期干预实验小鼠取材 | 第49-50页 |
3.1.1.2 长期干预实验小鼠取材 | 第50页 |
3.2 实验方法步骤 | 第50-57页 |
3.2.1 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表面受体TLR4和CD36的表达检测 | 第50-51页 |
3.2.2 流式微球分析技术(Cytometric Beads Array,CBA)试剂盒方法测定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 第51页 |
3.2.3 悬液芯片检测细胞因子 | 第51-53页 |
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斑块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 第53-55页 |
3.2.5 血浆生化检测 | 第55页 |
3.2.6 病理切片HE染色 | 第55-56页 |
3.2.7 病理切片油红O染色 | 第56-57页 |
3.2.8 小鼠胸腹主动脉大体标本油红O染色 | 第57页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57-58页 |
实验结果 | 第58-83页 |
1 短期干预实验结果 | 第58-65页 |
1.1 桂枝汤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58-59页 |
1.2 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亚型 | 第59页 |
1.3 桂枝汤对外周血中粒细胞比例及其CD36、TLR4表达的影响 | 第59-60页 |
1.4 桂枝汤对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比例及其CD36、TLR4表达的影响 | 第60-61页 |
1.5 桂枝汤对外周血中单核细胞Ly6C~(++)、Ly6C~+、Ly6C~-亚型比例的影响 | 第61页 |
1.6 桂枝汤对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第61-62页 |
1.7 主动脉血管HE染色 | 第62-63页 |
1.8 桂枝汤对主动脉炎症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第63-64页 |
1.9 桂枝汤对主动脉抑炎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第64-65页 |
1.10 短期干预实验结果小结 | 第65页 |
2 长期动态干预结果 | 第65-83页 |
2.1 桂枝汤对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 第65-66页 |
2.2 桂枝汤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66-67页 |
2.3 桂枝汤对肝功能ALT、AST水平的影响 | 第67-68页 |
2.4 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亚型 | 第68-69页 |
2.5 桂枝汤对外周血中粒细胞比例及其表面受体CD36、TLR4表达的影响 | 第69-70页 |
2.6 桂枝汤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比例及其表面受体CD36、TLR4表达的影响 | 第70-72页 |
2.7 桂枝汤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亚型Ly6C~(++)、Ly6C~+、Ly6C~-比例变化的影响 | 第72-74页 |
2.8 桂枝汤对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 | 第74-76页 |
2.9 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 | 第76-77页 |
2.10 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 | 第77页 |
2.11 主动脉血管大体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形成情况 | 第77-79页 |
2.12 桂枝汤对主动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79-81页 |
2.13 桂枝汤对主动脉抗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81-82页 |
2.14 长期干预实验结果小结 | 第82-83页 |
讨论 | 第83-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个人简历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