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水路运输经济论文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承租人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概述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5页
    1.3 研究结构和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16-18页
第2章 船舶融资租赁承租人信用风险管理基本原理第18-32页
    2.1 船舶融资租赁概述第18-23页
        2.1.1 船舶融资租赁的概念第18-19页
        2.1.2 船舶融资租赁的特征第19-21页
        2.1.3 船舶融资租赁的优势第21-22页
        2.1.4 船舶融资租赁基本业务流程第22-23页
    2.2 船舶融资租赁承租人信用风险概述第23-29页
        2.2.1 船舶融资租赁风险及分类第23-26页
        2.2.2 船舶融资租赁承租人信用风险定义及特征第26-27页
        2.2.3 船舶融资租赁承租人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第27-29页
    2.3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第29-32页
        2.3.1 信用风险管理定义第29页
        2.3.2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第29页
        2.3.3 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第29-32页
第3章 船舶融资租赁发展及承租人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剖析第32-43页
    3.1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发展及承租人信用风险现状第32-38页
        3.1.1 船舶融资租赁发展现状第32-37页
        3.1.2 船舶融资租赁承租人信用风险现状第37-38页
    3.2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第38-40页
        3.2.1 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第38页
        3.2.2 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有限第38页
        3.2.3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第38页
        3.2.4 信用风险常规管理方法第38-40页
    3.3 我国船舶融资租赁承租人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0-43页
        3.3.1 信用风险识别因素上认识不足第41页
        3.3.2 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有待提高第41页
        3.3.3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第41页
        3.3.4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第41-42页
        3.3.5 风险管理人才缺乏第42页
        3.3.6 社会信用基础弱,行业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第42-43页
第4章 船舶融资租赁承租人信用风险的识别、度量和评估第43-64页
    4.1 正确识别承租人信用风险第43-46页
        4.1.1 影响承租人还款意愿的风险识别第43-44页
        4.1.2 影响承租人还款能力的风险识别第44-46页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第46-50页
        4.2.1 层次分析法概念、优点及步骤第46-49页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9-50页
    4.3 建立承租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50-52页
        4.3.1 承租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原则第51页
        4.3.2 承租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确立第51-52页
    4.4 承租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2-58页
        4.4.1 调查方法与过程第52页
        4.4.2 具体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第52-58页
    4.5 实例分析-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第58-64页
        4.5.1 航运公司概况第58-60页
        4.5.2 承租人信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第60-63页
        4.5.3 评价结果讨论第63-64页
第5章 承租人信用风险管理建议措施第64-67页
    5.1 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方面第64页
        5.1.1 改变风险管理理念,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第64页
        5.1.2 改善管理组织架构,完善风险管理体制第64页
        5.1.3 建设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梯队第64页
    5.2 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第64-65页
        5.2.1 加快信用相关数据收集,推进信息系统化建设第64-65页
        5.2.2 改进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提升风险评估管理技术第65页
    5.3 信用风险防范和控制方面第65-67页
        5.3.1 加强对租赁前、租赁中和租赁后整个流程的风险控制第65页
        5.3.2 采取与航运周期相对应的业务策略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8页
    6.1 研究结论第67页
    6.2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三板做市转让对企业的市值和流动性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关系的研究